《芭蕉·疏影芭蕉》詠芭蕉詩鑒賞
張曜孫
紅闌半隔, 看橫披俏影, 愁卻無力。 晝寢何人?深院濃陰, 薔薇艷映新碧。芳心一片重重卷,似怕露、中藏消息。卻為誰,暗折東風(fēng),枉費護函緘密。曾記供書作紙,那時有小角,留補窗隙。乍聽墻邊,冷雨秋聲,好夢驚回頻滴。才經(jīng)落盡梧桐后,又剩此、宵來凄切。到恁時,再看寒池,畫出綠天雪積。
這是晚清張曜孫寫的一首歌詠芭蕉的詞。上片主要寫夏日的芭蕉。詞一開頭,便以擬人的手法,寫出了芭蕉所處的環(huán)境和身影。“紅闌半隔,看橫披俏影,愁卻無力。”周圍是紅色的欄桿,但芭蕉長得很高大,因此詩中用“半隔”形容蕉葉高出欄桿很多。而它疏散開來的美麗影子,卻顯得軟弱無力。“晝寢何人?”是誰大白天在這里睡覺啊?“深院濃陰,薔薇艷映新碧。”原來是芭蕉,在這深深的庭院里垂下濃蔭,蕉葉泛起的一派新綠,與鮮艷的薔薇花交相輝映。芭蕉系多年生草本植物,它“扶疏似樹,質(zhì)則非木,高舒垂蔭”,是夏日庭蔭佳樹。薔薇是在我國分布很廣的一種花卉,春夏開花,開時花團錦簇,一片濃艷。而薔薇開花與芭蕉展葉幾乎同時,因此,詩人在這里用薔薇來烘托芭蕉絕非偶然。接下來,寫的則是芭蕉開花的情景。“芳心一片重重卷,似怕露、中藏消息。”芭蕉葉心橫出下莖,側(cè)向呈鉤狀,一層層卷起來,像是怕人發(fā)現(xiàn)里邊藏著的機密似的。“芳心”,指芭蕉的花心。“卻為誰、暗折東風(fēng),枉費護函緘密。”非常遺憾,不知為什么偏偏被東風(fēng)偷偷吹斷了。重重包卷的蕉葉雖然宛如密封著的信皮,但也無濟于事。“緘密”,即密封。這兩句活畫出芭蕉開花的情景,寫得意趣橫生。
下片寫的則是秋夜的芭蕉,開始從回憶寫起。傳說唐代著名書法家懷素住在湖南零陵期間,曾經(jīng)栽種許多芭蕉,并取葉代紙而書。這一傳統(tǒng)似乎一直傳到清代。“曾記供書作紙,那時有小角,留補窗隙。”說的就是作者也曾用蕉葉作紙寫字,當(dāng)時還剩了一小塊,留下來粘窗縫子了。這記憶是美好的,也是令人留戀的。“乍聽墻邊,冷雨秋聲,好夢驚回頻滴。”忽然間,從墻邊聽到秋風(fēng)吹著冷雨,滴滴嗒嗒地頻繁敲打著芭蕉,使詩人從好夢中驚醒。在此之前,詩人已經(jīng)看到梧桐樹葉落凈盡的凄涼場面,更哪堪深更半夜再再聽到這凄切的秋夜雨打芭蕉的聲音呢! “才經(jīng)落盡梧桐后,又剩此、宵來凄切,”真是“屋漏偏遭連夜雨”呀!“到恁時、再看寒池,畫出綠天雪積。”“恁時”,即那時。“綠天”,原是唐僧、懷素住處的名字,以多植芭蕉或其它綠葉樹而得名,在這里,是指映照在水面上的綠色芭蕉。而“雪積”,也不一定指積聚的白雪,似乎是指天上倒映在水面上的白云。這句是作者的揣測,意思是說,到那時,再看一眼寒冷的池塘,一定會映照出一幅奇妙的畫面、宛如綠天的芭蕉上面浮動著雪樣的白云。這是多么美妙的幻景啊!
總的看來,張曜孫的這首芭蕉詞,既寫了夏之芭蕉,也寫了秋之芭蕉,既寫了旺盛的芭蕉,也寫了枯萎的芭蕉,且既富情趣,又多變化。只是詞中的芭蕉形象,多少蒙上了一層淡淡的哀愁,也許這正是詩人心靈的寫照吧!
上一篇:納蘭性德《疏影芭蕉》詠芭蕉詩賞析
下一篇:喬湜《芭蕉》詠芭蕉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