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
松下幸之助先生在幾十年的人生經歷中總結出了一條重要的人生經驗,他說:“人應當多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
如果能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人們就能夠更好地體會對方的情緒。
一次,某老師傅去商店買東西,在他前面有一位年輕的女士,她在自己進門之后,一直推著沉重的大門,直到他進去以后才慢慢松手。老師傅當即對她道謝,這位年輕的女士微笑著告訴他說:“其實我爸爸與您的年紀差不多,我知道他每次外出時總會被這種沉重的玻璃門撞到,所以,當我看到了您時就自然地多等了一會。”老師傅聽著點點頭,心想自己確實有這種困擾。
可見,只要人們愿意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待事情,體會對方的情緒就不是一件難事。
在某個監獄中,有位犯人是重刑犯,他被單獨監禁著,鞋帶和腰帶都被沒收了,因為不想讓他有機會傷害自己。在那段難熬的時間里,這位犯人每天都用左手提著褲子來回走動,無精打采,因為沒有人可以和他說話,他除了發呆和來回走動或者睡覺,什么事都不能干。監獄提供給他的飯菜不怎么好吃,有時候還是殘羹冷飯,他不愿意吃,所以體重在不斷下降,褲子變得越來越大。
這天,他走來晃去時向外望了一眼,忽然之間聞到了萬寶路香煙的味道。他一直抽萬寶路的香煙,現在聞到這個味道,煙癮犯了。他扒開房間大門上的一個很小的窗戶,看到門外的衛兵正在吸煙,臉上是一副很享受的表情。犯人舔舔嘴唇,伸出右手,用指關節敲了敲門,衛兵聽見聲音后轉過頭來。
衛兵看著他哼了一聲說:“你有什么事嗎?”
犯人客氣地對他說:“能不能麻煩你給我一支香煙,我知道你抽的是萬寶路。天知道我多么喜歡它的味道,謝謝你給我一支吧!”
這個監獄并不是什么文明模范監獄,這個衛兵的素質也不是很高,因此,此時的他心里只有一個想法:“這個犯人也想抽煙,我可沒有義務滿足他的要求!”所以嘲笑地瞥了他一眼,轉身就走。
犯人知道自己不受待見,但他也有自尊,“我并不是什么權利都沒有了,所以我不能就此妥協!”便繼續用右手指關節敲門,引起了衛兵的注意。
衛兵有些不耐煩地扭過頭說:“干什么?這次你又想干什么?”
犯人還是很客氣地,但語氣堅定地對他說:“不好意思,麻煩你把香煙遞給我一支。我現在很需要吸一支煙!如果你不同意,我現在就用頭撞墻,直到頭破血流,昏過去為止!如果你們把我弄醒了我還活著,那么對不起,我肯定會說這是你干的。不過,他們應該不愿意相信我,可即便如此,你也必須出席聽證會,你為了證明自己無罪,還必須向每一個聽證會委員證明你沒有做過這件事。這也許還不是最麻煩的,最麻煩的是,你必須填寫一式三份的報告,反正我會盡我所能地鬧大這件事情,讓你再也不能安靜舒服地站在這里抽煙!而你要承受這些事情,就是因為你不肯給我一支萬寶路香煙!想想看,一個人煙癮犯了的時候多么難受,你就沒有那種時候嗎?我感謝你,只要你給我一支香煙,保證不會給你添麻煩的!”
衛兵被他說得有些懵了,考慮片刻,掏出一支香煙遞給了他。
為什么衛兵最后會答應呢?道理很簡單,因為犯人看到了衛兵的立場,知道他害怕做什么事情,體會到他不會因為一支香煙而情愿惹出這么多的麻煩事。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倘若我們能體會他人的情緒并知道對方的忌諱,就能利用這一點,讓對方認同自己的建議或同意自己的要求。這或許是一種不太光彩的手段,但在一些商務談判中,或應付某些不理性人士時,用這個方法可以快速地解決問題。
張茵是一所重點大學醫學院的新學生,某個星期天,她陪著感冒的母親去醫院看病,輸液時遇到一位剛入職的年輕護士。這位護士剛上班沒幾天所以比較緊張,給張茵母親扎針時試了兩次都沒成功,沒有扎進血管里,急得臉發白。
張茵本來想抱怨幾句,可是母親卻表情平靜,她看到護士額頭上掛著汗珠,心里一動,“她很緊張啊,如果我責備她,搞不好會讓她更緊張。”便把話咽了下去。
不一會兒,張茵聽見母親對這位護士說:“沒關系的,別慌,再來一次!”
這位年輕的護士深吸一口氣,終于在扎第三針時成功了,頓時長出了一口氣,不好意思地說:“阿姨,真抱歉,我給您扎針時太緊張了,其實,我的技術是過關的,只是經驗……有點欠缺。謝謝您的寬容,剛才我真是慌死了!”
母親呵呵一笑,用沒扎針的一只手拉著張茵的手對護士說:“不客氣,這沒什么,我女兒也是學醫的,她將來畢業后也要經歷這樣的事情,要面對第一個患者,要從沒經驗變得有經驗。哪個護士和醫生不是從學習階段過來的呢,也都有手忙腳亂的時候,我是真的希望,等女兒畢業實習的時候也能夠得到患者的理解與鼓勵。”
這位年輕的護士霎時被感動了,張茵也因為母親的話心里充滿了暖意。
只要能夠站在他人的立場想一想,許多事情都能變得合理且容易理解起來。
啟示
我們在為人處世時,如果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不僅看問題時能夠客觀且公正,還能夠防止自己因為思想的狹隘而做出錯誤的行為。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看待問題,我們提出的要求就不會苛刻,不會得罪人,也能夠更加寬容地給予對方一定的行為空間,讓事情盡可能地朝圓滿的方向發展。體會他人的情緒,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走出自己的世界,感受他人的難處,明白他人的困難。如果你能通過對方的一舉一動了解到對方的需要和顧慮、痛苦,以及為難之處,就能立刻洞悉對方的心情。
如果一個人能夠經常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便具有了大愛的精神,能夠愛親人、愛朋友、愛陌生人,從而到達了人際交往的最高境界。
上一篇:社交中的情緒敏感
下一篇:腦部瑜伽,擺脫疲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