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尋找心理代償
觀察一下你的身邊,是否存在特別喜歡寵物的老人家?有些爺爺、奶奶會因為走失了寵物而茶飯不思、心情抑郁,甚至悲傷哭泣,這種情感顯然超出了一般人與寵物的親密,是患上了“寵物依賴癥”。實際上,這些老人之所以會將感情過多地傾注到自己的寵物身上,是因為心理上產生了一種“代償行為”。老人年紀大了,在情感上會空虛寂寞,需要子女的陪伴,但不少老人缺乏子女的照顧和陪伴,他們就只能寄情于寵物或其他事物了。
生活中還有許多人喜歡觀看競技比賽,在觀看拳擊、擊劍、摔跤等項目時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快感,雖然快感的強度比起運動員來說差了很多,但這也是一種心理上的“代償行為”。除了得到視覺上的審美享受外,他們還得到了一種分享性和代償性的心理滿足。
當一個人在情感上出現真空狀態或感到空虛,渴望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卻無法實現時,為了補償自己,就會尋求一種行為作為彌補。這種行為能幫助他們走出消極情緒,這便是“心理代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一種心理上的自救。
那么,什么時候適合去完成“心理代償”呢?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通往某個目標的多種途徑都失敗了,這時,不要著急,應當客觀地分析清楚自己失敗的原因,檢查自己確立的目標是否符合客觀要求。如果不符合客觀要求,主觀上也不具備實現目標的可能,我們就應該揚長避短,或者立刻改變目標,另謀出路。也就是說,放棄原來的需要,滿足自己的另一個需要。這個時候,“心理代償”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
只要愿意做,你就會發現,自己追求的目標都是可以通過“心理代償”來調整的,如果某個目標你必須要實現,但現在的條件又不允許,就可以先用這種方法來轉移負面情緒,讓自己快樂起來,然后再排除萬難,毫不動搖地朝著既定目標前進。
在一個不知名的國家,國王每天都被愁云籠罩著,他似乎總有擔心不完的事情,前一刻擔心軍隊打敗仗,后一刻擔心寶庫失竊,過一會又擔心有哪個大臣要造反。由于這種心理作祟,他自從登基以來就沒有快樂過。
某天,國王突發奇想,想體驗一下普通人的生活,于是派人給他找來件破爛衣服,扮成一個乞丐出了皇宮。作為乞丐的國王沿著街道行走著,當時天色已晚,街上的行人很少。走著走著,國王忽然聽到了一陣歡笑聲,他停下腳步,順著笑聲走到了一間非常簡陋的茅草屋前。國王納悶了,“是什么人住在這么破的房子里,還這么開心呢?”
國王敲門進屋,看到屋里只有一個老頭坐在桌前,他正吃著一塊蛋糕,在享用晚餐。老頭看到了乞丐打扮的國王,于是熱情地招呼他進屋,“小兄弟你好啊,來來,進來坐。”
國王奇怪地問道:“你隨便讓一個陌生人進門,就不怕我是壞人嗎?”
老頭笑著搖搖頭說:“唉喲,這有什么可怕的。再說,你是壞人么?”
國王問:“你看起來很快樂?”
老頭哈哈大笑著回答說:“我是很快樂啊,我是干木匠活兒的,今天干活賺了錢,終于不用吃面包,而是吃上美味的蛋糕了!”
“這個老頭怎么這么容易滿足呢?”國王想。
“那明天如果你沒有活干,還會這么開心嗎?”他問。
老頭不假思索地說:“還是會開心啊,快不快樂是自己決定的呀!”說著,他把蛋糕切開,分了一半給他。
國王吃完蛋糕,離開了這里。他在回去的路上回想著老頭的話,“這個老頭很有意思,我有個點子可以明天試試,看這個老頭說的話是不是真的。”
第二天,他下令讓城內所有的木匠都來到王宮門口,讓他們站崗一個月。站崗可以得到一定的酬勞,但只有到了月末才能拿到。老頭第一天去站崗,直到黃昏才回到家。
國王看晚飯時間到了,就又化裝成乞丐,去了木匠家。“老頭一定會因為沒有領到酬勞而發愁吧”他想。誰知,老頭的桌上不但擺放著蛋糕和濃湯,還有葡萄酒。
國王問他:“為什么今天的晚飯這么豐盛?”
老頭告訴他:“你不知道,我奉命在王宮門口站崗,會有很高的報酬,不過要到月末才拿得到。但我聰明得很,把剛發的佩劍拿去當掉,買了這么多東西,真是太好了!”
“但是……如果被人發現你佩劍沒了,可是殺頭的大罪!”國王說。
老頭愣了一會,笑著搖頭:“不要緊,等我發了工錢就會馬上把劍贖回來。不過,明天要怎么蒙混過去是要好好想想。但你不用替我擔心,我會想到辦法的!”
“他還是很快樂!”國王覺得這真是不可思議。
過了兩天,國王依然扮成乞丐出門,看到老頭在宮門口掛著佩劍,像模像樣地站崗。但他知道現在老頭劍鞘里裝的肯定不是佩劍。這時,有個侍衛長抓到一個想偷甜瓜的小男孩,打算懲處他,說道:“偷盜者應被斬手,你……”他指著木匠老頭說:“立刻斬掉他偷東西的右手!”小男孩哭著哀求說:“請您饒了我吧,我是太餓了才會偷東西的,我保證下次不敢了。”老頭也幫他求情,說孩子年紀小不懂事。
侍衛長卻一定要斬掉他的手,對老頭說:“你居然敢和我作對,再不拔劍就是違抗我的命令!”國王在附近聽見了,心里微微一笑,“這下老頭該笑不出來了吧,不管他拔不拔劍,都要受罰了。”老頭果然一時間汗流浹背,緊張得握著劍鞘,一動也不敢動。
這時,侍衛長沒有耐心等了,他催促木匠立刻拔劍。老頭卻突然跪倒在地,對著天空喊道:“啊,萬能的主啊,你快點顯靈吧!如果您也要懲罰這個可憐的男孩,就讓我砍掉他的手好了!但您如果能夠原諒他,就請將我的劍變成一把木劍吧!”眾人聽見刷的一聲,他抽出佩劍,居然真是一把木劍!眾人頓時高喊:“萬能的主顯靈了!是木劍啊!這個孩子不用被斬手了!”
國王看到這里,忍不住笑了,自從當了國王后,他還沒有這樣開心過!
“沒想到啊,這個老頭在這種情況下居然也能順利解決了難題,不僅有著一顆快樂的心,還很聰慧。”他終于相信了老頭的話,快樂是可以自己決定的。
啟示
當一個人的某種需求遇到阻礙或者遭到挫折時,是可以通過滿足另一種需求來實現心理代償的。有的人能夠每天都過得快樂,就是因為他們知道如何滿足自己另外的需求,來讓自己開心。做個這樣的人,真是比當國王還要快活。
滿足自己的另一種需求來實現心理代償,可以通過分散注意力、改變環境等方式來完成。最關鍵的一點是,要學會轉移情緒。
上一篇:對自己少些苛刻,多些寬容
下一篇:尋找每一天的不同,驅逐厭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