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感興趣的事情,事半功倍
做不感興趣的事情,事倍功半,換而言之,努力付出了很多卻未必能得到想要的結果;做感興趣的事情,事半功倍,換而言之,付出努力會取得更好的成效,結果自然也讓我們更滿意。那么你是選擇做不感興趣的事情,還是做感興趣的事情呢?顯然,每個人都會選擇后者。也許有人會疑惑:如果我對什么事情都不感興趣呢?這是不可能的。在諸多的事情之中,你一定會對特定的事情表現出偏愛,而不會對所有的事情都表現出同樣的厭惡和排斥。既然如此,就從這些事情中選出那些不那么討厭和厭惡的事情,努力去做,盡量培養自己對這些事情的興趣。漸漸地,你就會擁有感興趣且擅長的事情,這豈不是一舉兩得嗎?
還有些孩子會對興趣存在誤解,覺得只有那些學霸級的人物才會對學習感興趣。其實不然。興趣對于每個人而言都是平等的,人人都有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這一點毋庸置疑。為此,即使學習不好,也不要剝奪了自己擁有和發展興趣的權利;而是要更加努力培養自己的興趣,讓興趣帶動自己對于學習的熱愛。
作為英國大名鼎鼎的生物學家,蒂姆·漢特在生物領域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其實,漢特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對生物知識的喜愛。他幼年階段經常去牛津大學聽講座,他喜歡聽各種各樣的科普講座,尤其對關于生物學知識的講座很熱衷。
11歲的時候,漢特就在生物學方面表現得出類拔萃,但是他在其他科目上越來越落后,尤其是在拉丁文的學習上,幾乎成為全班倒數第一的學生。他很清楚自己在拉丁文的學習上永遠也達不到在生物學方面的程度,為此自我調侃是最不擅長拉丁文的生物學家。然而,漢特是很幸運的,在同齡人都對學習渾渾噩噩的時候,他對于學習有明確的目標,也知道自己的濃厚興趣表現在哪里。為此,他在興趣和方向的指引下,全身心地投入對生物學的學習和研究。2001年,漢特發現了能夠對抗癌癥細胞的一種蛋白,為此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走上了全世界至高無上的領獎臺。
漢特與其他孩子的不同就在于,他很清楚自己喜歡什么,擅長什么,從而目標明確地朝著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去發展。正是因為這樣的堅定不移,他才能夠在其他學科學習并不那么優秀的情況下,努力爭取均衡發展,并成功地考入理想的大學,從而讓自己有更好的條件和更為廣闊的天地去發展興趣愛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很多人總是把興趣和努力區別開來對待,卻不知道只有把興趣與努力結合起來才能獲得長足的進步與發展。如果總是把興趣和努力割裂開來,則難免會導致學習的環節被割裂,嚴重影響學習的效果。學習是一個綜合統籌的事情,各個方面環環相扣,必須要非常努力,才能做到最好。興趣固然是人在學習上表現良好的重要因素之一,卻不是完全充足的條件。為此,在有了興趣之后,我們還要更加努力堅持,勤奮刻苦,才能爭取在學習上有好的成長和發展,才能距離夢想越來越近。
上一篇:保持健康心理,消除心病
下一篇:克服杞人憂天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