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時得到反饋,才能加強自控力
要想增強自控力,除了要認識到改變的重要性和必要意義,采取適宜的方式進行改變之外,還要進行及時反饋,這樣才能增強自控力。為此,一旦改變開始,不要只顧著去做,也要及時反省自己的行為,總結最終得到的結果,從而得到及時的反饋,這樣才能強化改變的結果,也使得自控力得以增強。
眾所周知,汽車在道路上行駛,速度非常快,為此一旦發生撞擊,后果就很嚴重。當快速行駛的汽車撞擊到行人,對于行人的傷害是致命的。即使是兩輛汽車相撞,也往往會帶來人員傷亡。為此,很多地區對于汽車超速事情都非常關注和重視,也總是采取各種措施來提醒司機在特定的區域里減速,保持限速之下的速度。然而事實證明,即使接連設置幾個速度的提示牌,也無法讓汽車馬上減速,這是因為對于司機而言,繼續保持之前的速度是更容易的,而改變速度,讓速度慢下來,讓他們覺得很難做到。后來,測速雷達問世,很多車輛在經過特定區域的時候被限速,同時被提醒“您已超速”,從此之后司機之中遵守行車速度的人變多了。從本質上而言,測速雷達對于司機來說就是一個速度反饋系統,它能夠及時把速度反饋給司機,從而讓司機馬上采取制動措施。這樣大大提升了行車安全,也讓司機在“行動—反饋信息—做出反應”的過程中,合理控制好行車速度。不得不說,當司機長期得到這樣的反饋信息并且做出相應的反應,久而久之,他們的行為習慣就開始改變,直到最終養成良好的習慣。
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反饋是一個環,不停地循環往復。反饋環有四個節點,即證據、關聯、推論和行動。雷達檢測到超速就是證據,然后通過電子系統傳遞給司機,司機做出反應和判斷,最終展開行動控制速度。反饋環的環環相扣,對于幫助司機改變行為習慣有很強的作用,也有很好的效果。對于青少年而言,要想改變行為,也要建立這樣的反饋環,這樣才能切實有效推動行動改變。
任何人之所以能夠做出好的行為表現絕非偶然,而是有著內在邏輯性的。青少年也要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具有內在邏輯性,并且建立一個反饋環,從而不斷激勵和督促自己保持良好行為,最終形成積極的習慣。有的時候,人們并非無力做出改變,而是沒有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因而也就沒有建立反饋環。舉例而言,一個糖尿病人總是無法控制好飲食,體重嚴重超標,但是不管醫生怎么說、家人怎么勸,他們就是不愿意改變。直到有一天,醫生給他們下達最后通牒,告知他們很有可能因此而癱瘓,或者失明,他們馬上就能夠控制飲食,也能夠堅持進行體育鍛煉。這是因為他們意識到了失明、癱瘓將會給自己帶來的巨大痛苦,也意識到自己如果再不改變,就會悔之晚矣。為此,他們開始努力改變,做出積極的行為反應。再如,一個孩子始終不愿意學習,直到初中三年級,父母告訴他:“如果你再不認真學習,考不上高中,那么你就沒有學可以上,將來就要去建筑工地上搬磚,即使再熱再冷,你都一天不得休息。”他意識到學習雖然辛苦,但是去建筑工地搬磚是更可怕的。為此,他當即努力學習,想利用所剩下的最后一個學期,讓自己有所進步,至少能爭取到上高中的機會。
一切的改變,都有一個完整的反饋環,也都具備反饋環的四個重要因素。所以青少年要想改變,首先要做的就是形成反饋環,以確鑿的證據開啟反饋環,再以具體的行動完善反饋環,從而讓改變水到渠成。當然,證據很多時候并不會自己呈現,而是需要青少年主動去發現。青少年要養成自我反省的好習慣,時常反思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表現,這樣才能積極成長,讓自己始終堅持好的改變,健康快樂面對生活。
上一篇:勇于創新實踐,帶來財富和成就
下一篇:發散思維讓你看到更廣闊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