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靜則明
道家認為,修行宜絕跡于塵寰,悟道當涉足于世俗。我們終歸是凡人,逃不開這繁華的塵世,那就只有改變自己的心,去接受這一切。寬窄都是路,寬敞有寬敞的舒適,狹窄有狹窄的風景,正所謂“無限風光在險峰”。禍福苦樂,皆在一念之差。
李某有一間小書房,那是他最喜歡的天地。某天,他忽然因為書房太小而苦惱起來。怎么辦呢?他想了想,決定在書房的墻上鑲上鏡子。
果然,自從鑲了鏡子,李某覺得書房開闊多了。不料沒過多長時間,他便又覺得書房小了,而且好像越來越小,人待在里面,簡直壓抑至極。這是怎么回事呢?李某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某天,他外出辦事回來時遇到了一位非常有智慧的禪師,便忙不迭地向他訴起苦來。隨后,他帶著禪師來到了他的書房。禪師慢慢地踱了幾步,然后轉過身來開始為他解釋。
“你以前之所以會感覺小,是因為除了眼前的書籍之外什么都看不到;安了鏡子之后,你除了書還能看到你自己,所以你會感覺自己變得大了起來;現在由于每天都只能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別的事物,所以你又會感覺小了起來。”
“正是這樣!正是這樣!”李某服氣地點點頭,“那請大師告訴我怎么辦吧,我現在可真是煩惱極了,連進書房都成了一件讓我畏懼的事。”
“你抬頭看看世界,少關注一點兒自己,書房自然會大起來。你何不用玻璃窗代替鏡子呢?”禪師建議道。
李某一聽大喜,連稱妙計,然后立刻找人把鏡子摘去,換成了落地窗。此后,他每天都會拿出一段時間來欣賞外面的景象。但是未曾想一個月后,苦惱又來了。這回是因為外面的世界太精彩、太有誘惑力,以致于他每天都無法安心坐在書桌前讀書和思考了。沒辦法,郁悶的李某只好再次去找禪師。
禪師聽后大笑:“你何不在自己的心里裝上鏡子呢?”
李某的眼晴里閃過一絲迷茫,顯然,他不理解禪師的意思。
于是禪師解釋道:“鏡子可以幫人看到自己,窗子可以讓人看到世界。只看自我,就會坐井觀天;只看世界,就會迷失自我。所以說兩者都看才是最好的辦法。而如何在窗與鏡之間轉換,關鍵不是實物,而是你的心。”聽到這里,李某終于領悟了。
既不迷失于大千世界,又不苦囿于自身內心,是人生的大境界。想將自己自然地融于外物之中,自由地轉換于人我之間,則必須得益于心,心靜則明。

張師傅賣肉,旁邊放了臺電子秤,但很少用。有顧客說切兩斤好肉。張師傅笑瞇瞇地點點頭,手起刀落,再用刀尖輕輕一挑,肉在空中劃過一道弧線,就穩穩地落在張開的塑料袋里,然后自信地說一聲:“正好,少一兩,賠十斤!”有人不信,把肉往電子秤上一放,伸長脖子,睜大眼睛一瞅,果真一兩不差,樂呵呵地拎起袋子走了。
當地電視臺正在舉辦“奇人絕技”挑戰比賽。有人勸張師傅:“你那‘一刀準’也是絕技,如果你參加比賽,準能捧個大獎回來。”張師傅心動了,真的去報了名。
比賽的時候,主持人說:“現在請張師傅給我切3斤4兩肉,一兩不能多,一兩也不能少。如果切準了,那1萬元獎金就是您的了!”張師傅點點頭,小心翼翼地拿起了刀,但他卻遲疑著不敢下手,額頭上還滲出了細細的汗珠。過了好一會兒,在主持人的一再催促下,張師傅才咬咬牙,一刀切了下去。在電子秤上一稱,整整多出了2兩多。正是那1萬元獎金擾亂了張師傅的心神,使他難以發揮出自己真實的水平來。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過:“給鳥兒的翅膀縛上金子,它就再也不會直沖云霄了。”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總是充滿了誘惑,一不小心,人們的心里就會激起波瀾,原來清澈、純凈、安寧的內心就會變得喧嘩、浮躁和功利,人就會迷失方向。
【靜夜感悟】
心靜,是一種氣質、一種修養、一種境界。諸葛亮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只有把名利和享受看得淡一些,才能置身于喧囂浮華的世界,卻依然堅守心靈的一方凈土,才能面對世間種種誘惑而心平如鏡,不泛起一絲漣漪,凝神專注,心無旁騖。
上一篇:心若美好,一切皆好
下一篇:快樂工作,詩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