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是人生第一要義,可是大部分的人活得并不開心,因為人生有很多的煩惱與痛苦。有人為健康所苦,有人為金錢所苦,有人為感情所苦,有人為工作所苦,有人為事業所苦,有人為學業所苦,各有各的苦。有的人只有一種苦,有的人有許多種苦;有的人苦小一點,有的人苦大一點,普天之下,沒有人不苦。
我平常從臺北開車到新竹上課,因為怕塞車,所以上午10點的課,一早6點多便從家里出發。有一天,臺北天空陰沉沉的,天上下著雨,一過了林口,突然雨如傾盆,雨刷轉到最快速,視線只能見到20米以外的車子,為了安全,每部車都打雙燈警示。我一路上小心謹慎,誠惶誠恐,擔心雨天路滑,發生意外。
直到新竹,雨勢逐漸緩和,緊張的心情也才緩解下來。我一般在高速公路開車,車速總在每小時100公里左右,這一天因為暴雨不斷,我只能放慢在80公里。慢一點沒關系,能到達目的地就好;多耗一點油沒關系,安全就好。能放下就放下,該放下就放下。
人生的苦難是難免的。人生的苦難有的是來自外在的因素,如天災人禍,無法避免,只能逆來順受;有的則是自己給自己惹來的麻煩。生而為人,當然會有很多的欲望,有些欲望是合理的、必需的,有些欲望則是多余的、非必要的。前者如生存的需求、安全的需求、被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后者如貪婪、自私、比較、計較、放縱。
有一個出家和尚準備遠行,但是遲遲還不出門。他的師父問他怎么還不出門?他回答說:因為準備的行李還不夠,他沒有足夠的衣服、鞋子、雨傘、被子。師父馬上叫人送給他很多衣服、鞋子、雨傘、被子。這個出家和尚還是出不了門,因為太多的行李帶不走。師父這才告訴出家和尚說:出家人行腳天下,一支瓶、一個缽就夠了,太多的行囊,就會造成沉重的負擔。
我們常常沒有自知之明,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只是盲目地跟著別人的腳步前進,隨著社會的潮流沉浮。以為別人有的,自己也要有;別人不要的,自己也不應該得到。人各有命,每個人的因緣不同,一件衣服穿在別人身上很漂亮,穿在自己身上未必合適;一個發型適合于別人,未必適合于自己。沒有最好的生活,只有最適合的生活;適合自己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活。不是每個人都能吃辣,不是每個人的酒量都很好。
我們每一個人身上都有不少的包袱,沉甸甸的包袱使我們步履盤跚,舉步維艱,沒有辦法快樂遠行。大家都想過好日子、快樂的日子,可是卻往往背道而馳;大家都想過輕松自由的生活,可是卻背著超重的包袱不肯放下來。兩手舉高,舉久了手會酸,手太酸而受不了,自然就會把手放下來。人生最好沒有壓力,如果壓力大到令人無法承擔,人就會崩潰。緩解壓力有很多方法,學會割舍、放下,從心理上得到解脫,是最重要也是最簡單的方法。
放下才能自由,放下才能快樂。本書20篇短文,除了第1篇綜論放下的智能,另外19篇分別闡述如何才能放下。當然,說放下就要放下,不只要看透,更要能跳過。
不是路已走到盡頭,而是該轉彎的時候。我期望這本書的一些理念,能夠成為一盞盞的光明燈,幫助每一個飽受生活壓力、身處苦悶煩惱的朋友,走出生命的黑暗,迎向光明的未來,快樂自在,幸福美滿。讓生命中有歌、有詩,生活里有愛、有美。
上一篇:不貪才能放下
下一篇:圓融才能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