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嫉妒蒙了心
嫉妒心看上去似乎和自尊心類似,也是一種滿足與安慰,但實際上它與自尊心有著天淵之別。嫉妒心追逐的是虛假的、不真實的欲望。而自尊心追求的是真實的榮譽。對嫉妒者而言,他不允許別人比自己強,卻又害怕通過公平競爭來贏得榮譽,于是便搞小動作,中傷別人、抬高自己。虛榮心與嫉妒心既有區別又相互聯系,通常而言,二者是此消彼長的關系,克服一分嫉妒就能增加一分自尊,減少一點虛榮。
三國演義中,34歲的周瑜一舉創下了赤壁之戰的輝煌業績。然而他這個人卻心胸狹隘、嫉妒賢能,對于才華比自己強的諸葛亮,總是伺機陷害。后來,諸葛亮將計就計,三氣周瑜,終于把他活活氣死了。可惜臨死前他仍不醒悟,仰天長嘆,發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喟嘆。這也顯示出他只想成為天下第一、不愿意屈居別人之下的嫉妒心,為后世嘲笑。
嫉妒是一種卑劣的情緒。如果這種情緒反復出現,就會轉化為不穩定的極端性格,不僅會給他人帶來傷害,也讓自己更加痛苦。
嫉妒害己又害人。從自身來講,嫉妒傷害身心。嫉妒使人將注意力和聰明才智用在阻礙和限制別人身上,而不是讓自己更加努力、更加優秀。善于嫉妒的人總拿別人的優點來自我折磨。當別人獲得好工作時,當別人穿件好衣服時,當別人的孩子更有出息時……他總是不停地嫉妒。正如一句德國諺語說的:“喜歡嫉妒的人看到鄰居的身體發福也會變得越發憔悴。”總是嫉妒別人的人,時常是30歲的臉上寫滿了40歲的滄桑。
就他人而言,嫉妒者的所作所為,如散布流言、惡語相向、陷害別人、拆人的臺等,往往會對被嫉妒者造成嚴重的傷害。
有個人走了大運,撞到了上帝。上帝對他說:“我可以滿足你的任何愿望,但你的鄰居將會得到你要求的雙份。”那個人聽了非常欣喜,但仔細一想后卻十分生氣:如果我得到了一畝田產,那鄰居豈不會得到兩畝?要是我要一箱財寶,那鄰居就會得到兩箱;更讓我不能容忍的是,如果我得到了一個美女,那個又丑又老的家伙就會得到兩個。那人想來想去,不知該提出什么愿望。最后,他狠了狠心對上帝說:“請您挖去我一只眼睛吧!”上帝照做了。從此,他成了“獨眼龍”,他的鄰居則成了瞎子。
被嫉妒蒙蔽了眼睛,人就會變得陰暗、狹隘,不但害人而且害己。它腐蝕人的心靈,損害人的形象,也破壞人與人之間的正常關系。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嫉妒是個惡魔,總在暗暗地毀掉人間的好東西。”莎士比亞說:“要留心嫉妒,它是綠眼的妖魔!誰臣服了它,誰就要受它玩弄。”所以我們應時刻警惕,防止自己的心靈陷入嫉妒的陷阱。
曾經讀過一個故事,說的是:如果地上有一條線,你如何使它消失不見?通常人們會回答把它擦掉,但實際上還有一種更積極的新思維,那就是用一條更長的線把它蓋住。這個故事給了我們一個化解嫉妒的思路,就是當別人強大到讓你感到有點不安時,不要首先想到嫉妒和貶損,而是應當讓自己變得更強大。也就是說,你需要的是一根更長的線。
上一篇:做最好的自己在心中點一盞明燈
下一篇:勇氣,讓潛力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