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謙虛謹慎,不驕傲自大
俗話說:“謙受益,滿招損。”“人之不幸,莫過于自足。”“人之持身立事,常成于慎,而敗于縱。”謙虛謹慎是每個追求卓越的人必備的品格。具有這種品格的人,在待人接物時溫和有禮、平易近人、尊重他人,善于傾聽他人的意見和建議,能虛心求教,取長補短;對待自己時有自知之明,在成績面前不居功自傲,在缺點和錯誤面前不文過飾非,能主動采取措施進行改正。
不論你從事何種職業(yè),擔任什么職務,只有保持謙虛謹慎,你才能不斷進取,增長更多的知識和才干。謙虛謹慎的品格能夠幫助你看到自己與他人的差距,永不自滿,不斷前進;也能夠使你冷靜地傾聽他人的意見和批評,謹慎處事。反之,如果你驕傲自大,滿足于現(xiàn)狀,停步不前,主觀武斷,輕則會使工作受到損失,重則會使事業(yè)遭到重創(chuàng)。
具有謙虛謹慎品格的人不喜歡裝模作樣、擺架子、盛氣凌人,他們能夠虛心地向別人學習,取長補短。
美國第3屆總統(tǒng)托馬斯·杰佛遜說過:“每個人都是你的老師。”杰佛遜出身于貴族家庭,他的父親曾經是軍中的上將,母親是名門之后。當時的貴族除了發(fā)號施令以外,很少與平民百姓交往,因為他們往往看不起平民百姓。然而,杰佛遜沒有秉承某些貴族人物的這一“惡習”,而是主動與各階層人士交往。他的朋友中當然不乏社會名流,但更多的是普通的園丁、仆人、農民或者是貧窮的工人。他善于向各種人學習,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由于作風扎實,深入實際,杰佛遜雖高居總統(tǒng)寶座,卻很清楚民眾究竟在想什么、到底需要什么。于是,在密切民眾關系的基礎上,杰佛遜成為一代偉人。
謙虛謹慎的品格,會使一個人面對成功、榮譽時不驕傲,而是將其視為一種激勵自己繼續(xù)前進的力量,而不會陷在成功和榮譽的喜悅中不能自拔,把榮譽當成“包袱”背起來,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不再進取。
居里夫人以她謙虛謹慎的品格和卓越的成就獲得了世人的稱贊,她對榮譽的特殊見解使很多喜歡居功自傲、淺嘗輒止的人汗顏不已。居里夫人的一個朋友到她家里去做客,忽然發(fā)現(xiàn)她的小女兒正在玩英國皇家協(xié)會剛剛頒給她的一枚金質獎章。朋友不禁大吃一驚,忙問居里夫人:“現(xiàn)在能夠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協(xié)會的獎章,這是極高的榮譽。你怎么能給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們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永遠守著它,否則就將一事無成。”居里夫人自己正是這樣做的。也正因為居里夫人的高尚品格的影響,她的女兒和女婿之后也踏上了科學研究之路,并再次獲得了諾貝爾獎,成為令人敬仰的兩代人三次獲諾貝爾獎的家庭。
古今中外大凡有大成就的人,都把謙虛謹慎當作人生的第一美德來培養(yǎng)。一個謙虛的人,有自知之明,能夠比較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能夠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能夠正確處理個人和他人、個人和集體的關系;一個謹慎的人,為人嚴謹持重,觀察事物深入細致,分析問題縝密周全,待人接物熱情而不輕浮。
謙虛謹慎的反面是驕傲自滿。驕傲自滿的人總是自以為了不起,看不起別人,聽不進批評意見,不接受新事物,有了點成績就止步不前,盛氣凌人。比如,有的人學習上有了點收獲或者工作上有了點進展,就洋洋自得起來;有的人事業(yè)上有了點成就或者有了點名氣,就忘乎所以;有的人走上領導崗位或者職務提升了,就“官升脾氣長”……
驕傲自滿是一個可怕的“陷阱”,會使人無法自拔,招來失敗的“禍殃”。《三國演義》中“馬謖失街亭”和“關公走麥城”的故事,使人頗得教益。
馬謖為什么會丟掉戰(zhàn)略要地街亭呢?是他不諳兵法、平庸無能嗎?不是。馬謖熟讀兵法,才氣過人,平素深受諸葛亮器重。當司馬懿的大軍向街亭推進時,馬謖自告奮勇,請求帶兵前去鎮(zhèn)守。臨行前,他聽不進諸葛亮對作戰(zhàn)形勢深謀遠慮的分析,自恃“某自幼熟讀兵書,頗知兵法,豈一街亭不能守耶?”及至街亭,他又驕傲輕敵,違背諸葛亮所傳授的具體作戰(zhàn)部署,并拒絕接受副將王平的正確意見。結果街亭失守,毀掉了諸葛亮進軍中原的大計,導致了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悲劇結局。
曾經“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文武雙全,勇冠三軍,但他驕傲自大,目中無人。東吳的大將陸遜、呂蒙正是利用了關羽的這個弱點,設下“驕其心,懈其備”以取荊州的巧計,最終使關羽落得個失荊州、走麥城、一敗涂地、身首異處的可悲結局。
謙虛的人,虛心而求實,所以也往往是謹慎的人;謹慎的人,深思而熟慮,所以也往往是謙虛的人。謙虛謹慎的人,持重穩(wěn)健,足智多謀。比如:諸葛亮本躬耕于南陽,后受劉備三顧而出,運籌帷幄,輔佐劉備從無立身之地到三分天下。諸葛亮之所以能成此大業(yè),是與他“一生唯謹慎”分不開的。
所以,我們要謹記:只有保持謙虛謹慎的品格,才能成就卓越。
上一篇:要成功,先要擁抱“失敗”
下一篇:言語中有分寸,禮貌中顯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