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幸福是觸手可及的
某天,在QQ群里和老同學聊天,幾個人七嘴八舌地亂說,無非是些回憶往昔,感慨今天的話。正值而立之年,大家都少不得談及自己的寶寶。
有人說:“我閨女說了,每天最高興的事就是媽媽給我穿衣服,爸爸沖我笑哈哈。”大伙就說,這孩子有作詩的潛質嘛!
有人說:“我們家寶貝就盼著我晚上不加班,陪她吃飯,然后到陽臺上看星星。”大伙都笑,說這是個浪漫派的小姑娘。
有人說:“我一歲的兒子更了不起,最大的愛好是在床上撿他媽和我掉的頭發絲,快樂系數跟頭發的長短成正比。”這次大伙笑得最兇,覺得這小東西有賈寶玉的胚子。
后來,忘了是誰,說了一句:“咱們大人跟小孩的思維就是不一樣。他們高興就是高興,特別簡單。咱們卻非得在后面追加一個‘意義’。”
此語一出,大伙頓時啞口無言。
這難道就是我們幸福指數大跌的根源?
在小孩子看來,幸福都是些觸手可及的東西——糖果、衣服、玩具,哪怕是一根頭發絲,他們卻快樂得那么真實,不摻雜一丁點兒雜質。而我們這些所謂“大人”,是從何時開始把幸福定位在遙不可及的“潘多拉星球”的?
曾經看到有人在網絡上篡改余光中先生的詩歌,改后大致如下:“小時候,幸福是一臺電冰箱,雪糕在里頭,我在外頭。后來,幸福是成績榜,尖子生在上頭,我在下頭。再后來,幸福是房價,它跑在前頭,我追在后頭。最后,幸福是傳說,不知怎么就到了盡頭……”
看得人滿心無奈,只想哭。
難道人長大了就真的沒幸福了嗎?
必須承認,這世界上有太多我們追求不上的東西,不光是房子、車子、票子。如果我們被這些東西壓得喪失了感知幸福的能力,豈不相當于自殺?房子、車子、票子都是讓我們的生活更有品質的“工具”,倘若為了追求這些而把自己弄得疲憊不堪,倒有些本末倒置的味道了。
所以,在追得太累的時候,在覺得不幸福的時候,不妨學學小孩子。他們稚嫩的小手不停地抓,都是在抓力所能及的東西。以自己為圓心,以胳膊為半徑,努力去抓那些讓他們愉悅、開心的東西。得著了,他們就歡喜得不得了、幸福得不得了。
都說十指連心,手的觸感和心的感覺貼得最近。因此,人在抓到某種東西的時候會有特別妥帖的踏實感。有些人睡覺時必須抱著枕頭或者布娃娃,有些人看書時必須捧著一杯溫水,有些人則習慣隨手抓些零食來吃。這些都是“觸手可及”的幸福,那樣實在,那樣簡單。
當然,有些小孩子會為了抓遠處的一塊餅干而掉下床,弄傷了自己。這也很正常呀,這就像我們大人為了追求一些認為很重要的東西而讓自己“摔跟頭”。我們在職場、生意場里摸爬滾打,為了謀個職位而處心積慮,或為了一筆生意而焦頭爛額,這跟小孩子伸手去抓玩具、零食的道理沒有差別。只要我們努力抓著了,就是幸福。
讀心箴言
據說,要考驗一個廚師的技藝,不是讓他做國宴大菜,因為大多數人都吃不到國宴大菜,因而無法判定他的技藝,而是要讓他炒一份青菜。青菜是所有人都能吃得到的。把這最普通不過的東西烹飪得有滋有味,才是境界。過日子更是如此,把身邊觸手可及的小事情處理得漂漂亮亮,就是幸福高手了。
上一篇:眉間放一字:寬
下一篇:研習幸福相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