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條大路通羅馬”,道路是人走出來的
每個人都會有目標,每個人所有的努力也都是朝著目標前進的。目標雖然只有一個,實現目標的方法卻很多。俗話說得好:“條條大路通羅馬。”路都是人走出來的,正如魯迅所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成功的人不會因為一條路被堵死了而止步不前,而是會另辟蹊徑,走出一條自己獨特的路,最終達到終點。
此路不通,就換條路走;這個方法不行,就換個方法,這便是變通的思維和方法。當人在人生路上遇到挫折的時候,這種思維就是戰勝挫折、解決困難的一種重要手段。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是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的。
司馬光自幼聰敏好學。7歲時,他便能夠熟練地背誦《左傳》,并且能把200多年的歷史梗概講得清清楚楚。
有一天,司馬光和小伙伴們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子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進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就快要沉下去了。別的孩子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來,掉進水缸里的小孩子也得救了。
其實,當時擺在所有孩子面前的難題就是怎么才能夠把掉進缸里的小孩從水里救出來。然而,大多數孩子都只是按照從缸口救人的常規思維去思考,從而一籌莫展。司馬光的辦法正是以一種“此路不通,換條路走”的思維方式,砸缸救人,從而順利解決了難題。
當今時代,競爭日趨激烈,但是幾百年來,猶太人的商業智慧一直為人稱道。下面的故事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
一位猶太人走進紐約的一家銀行,他來到貸款部,大模大樣地坐下來。
“請問先生您有什么事情嗎?”貸款部經理一邊問,一邊打量著來人的穿著:豪華的西服、高級皮鞋、昂貴的手表,還有鑲嵌了寶石的領帶夾。
“我想借些錢。”
“好啊,您要借多少?”
“1美元。”
“只借1美元?”
“對,只借1美元。可以嗎?”
“當然可以,只要有擔保,再多點也無妨。”
“這些擔保可以嗎?”
猶太人說著,從高檔的皮包里掏出一堆股票,放在經理的寫字臺上。
“總共50萬美元,夠了吧?”
“當然,當然!不過,您真的只借1美元嗎?”
“是的。”說著,猶太人接過了那1美元。
“年息為6%。只要您付6%的利息,1年后歸還,我們就可以把這些股票還給你。”
“謝謝。”
猶太人說完,就準備離開銀行。
一直在旁邊冷眼觀看的銀行行長怎么也弄不明白,擁有50萬美元的人,怎么會來銀行借1美元?他急忙追上前去,對猶太人說:“啊,這位先生……”
“有什么事情嗎?”
“我實在弄不清楚,您擁有50萬美元,為什么只借1美元?要是您想借30元、40萬美元的話,我們也會很樂意的……”
“請不必為我操心。我來貴行之前,問過了幾家銀行,他們保險箱的租金都很昂貴。所以,我就準備在貴行寄存這些股票。貴行的租金實在太便宜了,一年只需花6美分。”
這就是一種變通思維,這也正是猶太人獨特的智慧所在。貴重物品的寄存按常理應放在金庫的保險箱里,對許多人來說,這是唯一的選擇。但猶太人沒有困于常理,而是另辟蹊徑,找到把股票等鎖進銀行保險箱的辦法,既可靠、保險,收費也更加經濟。
所以,當我們抱怨自己的人生之路艱難、有如此多的困難需要解決的時候,我們不妨想想:是不是還有別的路可以走。充分調動我們的思維,尋找變通的方法,或許我們會驚奇地發現,曲徑通幽,超乎常規的方法更容易幫助我們解決難題,取得成功。
上一篇:高尚的人生要一心一意
下一篇:不找借口,“承諾”靠行動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