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癥狀:非常嚴重的“多動癥”
這一天,一位母親預約后急切地走進心理咨詢室。一進門,就無力地癱軟地坐下,一把鼻涕一把淚哭訴起來:我的兒子今年15歲,念初三。眼看該畢業了,卻不好好學習,不寫作業。成績已經到了班上的后幾名。最可氣的是上課不認真聽講,不遵守紀律,總是鼓搗東西,玩鋼筆,在書上亂畫,非常嚴重的多動癥。從小學就有這毛病,初二之后就嚴重了。這可怎么辦呀?求您幫我們治好孩子的病吧!
男孩究竟是怎么回事?必須和男孩進行直接會話。
這一天,男孩如約坐在了我的面前。只見他帶著一副眼鏡,文文靜靜的,老老實實的。這就是那個讓家長愁苦萬狀的多動癥的男孩嗎?我們進行了如下對話:
“你想和馬老師說點什么心里話嗎?”
“我不爭氣,總讓家長生氣,是我不好。”
“你哪里不好?”
“我懶得寫作業,上課紀律不好,不注意聽講,總想玩點東西,總想跟別人說話,我對不起家里。”
男孩還是那樣文文靜靜,老老實實。可是,這不像咨詢會話,男孩好像在向我做檢討。于是,我說:“你知道對不起家里,說明你是個好孩子,你想讓自己變好。馬老師知道你一定是遇到了困難。也許馬老師能幫助你。如果你愿意,可以和馬老師講講你的心里話,比如,你是從什么時候不愿意寫作業,不好好學習的?”
男孩的眼淚止不住靜靜地流淌,可能是第一次有人這樣靜靜地聽他訴說,男孩緩緩地打開了心靈的閘門:“剛上三年級的時候,我感覺有點不習慣。有一次,我的作業有一個題不會,后來就忘寫了,老師罰我寫好幾遍。從那就不愛寫他的作業了。慢慢地形成了習慣,什么作業都不愛寫了。老師就找家長。家長就打我。爸爸脾氣非常不好,從小就愛打我。我懂事后,記憶最深的爸爸第一次狠狠地打我就是在三年級。而且,從那起就總打我。有一次爸爸打我把一個墩布把都打折了。那時我心里想,你越打,我越不好好學習!媽媽和爸爸一樣地可怕,媽媽脾氣也不好,還只會和爸爸告狀。我心里的話從來不和他們說。反正越打越不給你好好學習。現在,我知道父母是為我好,我也想改好了,可是,改不了。爸爸媽媽總是讓我考重點高中,可是,我上課還是不能集中精力聽課,我的學習成績……”
“你喜歡做什么事情,你做哪些事情時注意力最集中?”我插話問。
“我喜歡看電視,爸爸媽媽不在家的時候我偷著看,看電視時注意力非常集中。”男孩已經沒有了顧慮,和我實話實說。
心理把脈:應該叫做“自信缺失癥”
男孩哪有什么多動癥!
在我的心理咨詢個案中,經常有些家長把孩子的“多動”和多動癥混為一談,把多動癥的外延給人為地弄寬了。雖然研究的結果不盡相同,但一致認為在總人口中多動癥的比例很小。盡管有些孩子由于年齡特征、氣質特征、行為習慣等很多原因的確很好動,很像多動癥的癥狀,但是并非都是多動癥。
兒童的“多動”和兒童多動癥最本質的一點區別,就是多動的表現在活動內容和場合上有無選擇性。真正屬于多動癥的孩子,注意力難于集中的癥狀是沒有選擇性的,就是說,不論做什么事,多動癥的孩子都難于集中注意力。而有些孩子的“多動”具有明顯的選擇性,比如,在學習活動中表現為“多動”,而在看電視或做游戲等感興趣的活動中,就沒有這種表現。
如此看來,這個男孩被當成多動癥是蒙受了不白之冤。如果非要說男孩得了什么病,叫做“自信缺失癥”或許更為恰當。
心理處方:讓孩子獲得成功體驗
現在,這個男孩很想改變自己。但他面臨的困難是父母要求他考重點高中,對他來說這是一個幾乎無望的目標。他對自己沒有了信心。現在,最需要的就是給他信心。于是,我建議說:“你愿意和馬老師定一個‘君子協定’嗎?咱們先不說能不能考重點,馬老師以為你下次考試前進幾個名次是沒問題的,你有信心嗎?如果有信心,咱們拉勾?期中考試只要你有哪怕一點點前進,馬老師也愿意聽你的好消息!”
男孩和我拉勾的時候是那么有力量。
最后我和男孩的母親作了如下交流:男孩為什么沒有了自信?根源分明在家長身上!一是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能和孩子平等地交流,簡單粗暴的打罵打掉了孩子的進取心,二是不理解孩子的心理。三年級是一個從低年級向高年級過渡的開始,是個需要多多幫助的特殊的階段,父母是沒有給孩子實際的幫助,只知道著急上火打罵相加。三是對孩子的期望值不切合實際。已經是班級倒數的學生了,家長非要讓他考重點,那是給他一個“水中月”,他哪里會有去努力的信心和動力?四是對孩子消極的心理暗示。一個沒有什么毛病的孩子竟然帶他四處求醫,竟然吃了那么多的藥。這好比給孩子貼了一個消極的標簽,讓孩子把自己看成一個有病的人,一個注意力不集中的人,一個學習有問題的人,最后成了對自己失去自信的人。人一旦沒有了自信,是什么也做不成的。所以,家教的關鍵,是給孩子的心田種一顆自信的種子。
談了上面的意思后,我希望家長配合,盡最大努力幫孩子找回自信:一是千萬不能再打孩子;二是聽聽孩子的心聲;三是不要再拿孩子當多動癥患者四處求醫問藥;四是降低一下對孩子的期望目標,讓孩子獲得成功的體驗。家長表示深有感觸,以后一定很好配合。
在后來的一個周六晚上,我的心理咨詢專線鈴聲響過,傳來那個男孩的聲音:“馬老師,我是那個和您拉過勾的男孩,這次期中檢測我前進了4個名次。您說我該向您報喜嗎?”“應該,應該,這就是應該祝賀的喜事呀!馬老師相信你會繼續前進的!”我感到男孩那一連的感謝聲里,有興奮,有希望,更有自信。
【馬老師微語錄】人一旦沒有了自信,是什么也做不成的。所以,家教的關鍵,是給孩子的心田種一顆自信的種子。
上一篇:孩子越來越不像話怎么辦
下一篇:女孩子很任性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