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何懼“歸零”
人生的高度應是一份知足的恬然,生命的高度應是能取能舍、當取則取、當舍則舍、善取善舍的那份安然。
“舍得”一詞最早出自《了凡四訓》,世間萬物在舍與得之間實現了和諧統一。在古代,舍曾被視為一種值得提倡的處世態度;現如今,舍卻經常被人們遺忘。的確,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應有理想、有追求,但是我們不僅僅要有追求,也要學會有所舍棄。
要想采一束清新的山花,就得舍棄城市的繁華;要想做一名登山健兒,就得舍棄嬌嫩白凈的皮膚;要想擁有掌聲,就得舍棄眼前的虛榮。梅、菊放棄安逸和舒適,才能得到笑傲霜雪的艷麗;大地舍棄絢麗斑斕的黃昏,才會迎來旭日東升的曙光;船舶舍棄安全的港灣,才能在深海中收獲魚蝦滿艙。
俗話說:“萬事有舍必有得。”舍與得就像小舟的兩支槳、馬車的兩個車輪,相輔相成。舍棄是一種痛苦,但也是一種幸福。
生活中有時需要我們做出選擇,但什么才是最難舍棄的,是一種道義,還是一段感情?為什么不能拋開和犧牲一些東西,而去獲得另一些永恒的東西?
兩個朋友一同去參觀動物園。動物園非常大,他們的時間有限,不可能參觀到所有動物。他們便約定:不走回頭路,每到一處岔路口,就任意選擇其中一個方向前進。
第一個路口出現在眼前時,路標上顯示,一側通往獅子園,一側通往老虎山。他們琢磨了一下,選擇了獅子園,因為獅子是“草原之王”。又到一處路口,分別通向熊貓館和孔雀館,他們選擇了熊貓館,熊貓是“國寶”嘛……
他們一邊走,一邊選擇。每選擇一次,就放棄一次、遺憾一次。因為時間不等人,如不這樣做他們的遺憾將更多。只有迅速做出選擇,才能減少遺憾,得到更多的收獲,找到幸福的感覺。
選擇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選擇了其中一個就意味著放棄了另一個。但只有懂得選擇,舍得放棄,才能夠減少更多的遺憾。
假如我們失去某種心愛之物,會在我們的心里留下陰影,有時甚至因此而備受折磨。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我們沒有調整心態去面對失去,沒有從心理上承認失去,只沉湎于已不存在的過去,而沒有想到去創造新的未來。與其留戀過去,不如去爭取未來。放棄一些煩瑣,是為了輕便地前行;放棄一絲悵惘,是為了輕快地歌唱。
然而,現今的社會是一個科技發達、物質豐富、充滿競爭的社會。太多的時候,我們會被世上的名利、物質所迷惑,心中只想將其統統歸于己有,而不想舍棄。于是心中就充滿了矛盾、憂愁、不安,心靈上就會承受很大的壓力,以至于活得很累。舍棄我們不該要的東西,才能獲得心的快樂。
拉斐爾11歲那年,一有機會便去湖心島釣魚。在鱸魚釣獵開禁前的一天傍晚,他和媽媽又早早來釣魚。安好誘餌后,他將漁線一次次甩向湖心,湖水在落日余暉下泛起一圈圈的漣漪。
忽然釣竿的另一頭沉重起來。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鉤,急忙收起漁線。終于,拉斐爾小心翼翼地把一條竭力掙扎的魚拉出水面。好大的魚啊!它是一條鱸魚。
月光下,魚鰓一張一合地翕動著。媽媽打亮手電筒看看表,已是晚上10點——但距允許釣獵鱸魚的時間還差兩個小時。
“你得把它放回去,兒子。”母親說。
“媽媽!”孩子哭了。
“還會有別的魚的。”母親安慰他。
“再沒有這么大的魚了。”孩子傷感不已。
他環視四周,已看不到管理員,但他從母親堅決的臉上知道,母親的決定無可更改。暗夜中,那鱸魚抖動著身軀慢慢游向湖水深處,漸漸消失了。
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后來拉斐爾成為紐約市著名的建筑師。他確實沒再釣到那么大的魚,但他為此終生感謝母親。因為他通過自己的誠實、勤奮、守法,釣到了生活中的大魚——事業上成績斐然。
拉斐爾按照規定忍痛割愛,放棄不該要的魚,但他收獲了誠實,懂得了守法,在自己以后的人生中收獲了更多。
所有的心愿,只要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要求,都應該受到尊重。我們必須明白:生命的過程中,想讓自己得到升華,就必須舍棄本性之外的東西,去追求生活本身的淳樸,這樣才能活得愜意、活得灑脫。
人生的高度應是一份知足的恬然,生命的高度應是能取能舍、當取則取、當舍則舍、善取善舍的那份安然。
上一篇:享受寂寞,排除外界干擾
下一篇:從“一無所有”到“樣樣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