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8 換上別人的衣服思考——投射效應
“趨同模式”
古代一位喜歡吃芹菜的人,總以為別人也像他一樣喜歡吃芹菜。于是一到公眾場合就向別人熱情推薦芹菜,成為一個眾所周知的笑話。實際生活中,你有沒有過這種類似的情況:自己覺得這個環境很差,就覺得別人也一定這樣認為;自己說了謊,就覺得別人也在騙自己。
“投射效應”
日常生活中,人們不自覺地把自己的心里所想投射到別人身上,認為別人也具有同樣的特征,比如好惡、欲望、觀念、情緒等,不自覺地形成一種趨同。心理學稱這種心理現象為“投射效應”。
“現實苦惱”
我們也許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在走廊上向別人點頭致意,對方卻置之不理;和別人打招呼,對方卻毫無反應。遇到這種情況你可能會想:“他這是什么意思?不尊重我啊?還是對我有意見?”其實對方很可能在專心想一件事,或因為近視眼而沒有注意到你而已。
“以我為主”
如果你在擁擠的公交車上被別人踩了腳而對方卻沒有道歉,你會憤怒地覺得對方是個無理的家伙。可是當你穿過擁擠的人群準備下車時,狠狠地踩了別人一腳,卻因為要下車來不及道歉時,你心里會為自己辯解:“太擠了,實在沒辦法。”
強加要不得
人與人之間很多的誤解都屬于這一類情況。其實你的很多想象都是沒有根據的,對于別人,當沒有足夠的證據時,我們還是不要輕易下判斷為好。可能事情的背后有我們想破腦袋也想不到的原因呢。生活中還有些人由于投射效應,而把自己的喜好,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別人,很容易引起抵觸和對抗。
現實啟示
避免投射效應,就需要學會真正換位想考,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看別人。站在對方上的立場上,想對方所想,理解對方的需要和情感。這樣兩個人才能在內心上實現真正的溝通,也更容易達成諒解和共識。
讀故事,懂心理——吃了一半的牛排
曾經有一位外國著名大集團的總裁,在一家大飯店招待客人。在用餐快結束的時候,這位總裁對身邊的一位朋友說:“請你幫我把烹調牛排的廚師叫來好嗎?”朋友隨即注意到,總裁的牛排只吃了一半,還有一半留在盤子里。朋友立即擔心,接下來的場面一定很難堪。
當廚師和用餐者緊張地關注“事態”的發展時,只聽總裁說道:“牛排做得很好吃,但是我只吃了一半。”廚師和用餐者面面相覷。總裁繼續說道:“原因不在廚藝,實在是因為我今年已80多歲了,胃口已大不如前。之所以請你來,只是因為我擔心,你看到那吃了一半的牛排時,心里會有挫折感。”
這是一則真實的故事,它告訴我們這位總裁之所以能在商場上叱咤風云的秘訣:即推己及人,遇事為他人著想。
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人與人之間就多了一份諒解,一種寬容。我們都有被“冒犯”、“誤解”的時候,如果對此耿耿于懷,心中就會有解不開的“疙瘩”;如果我們能深入體察對方的內心世界,或許能達成諒解。替別人著想,是一種愛護,一種體貼,一種寬容,一種理解!
推己及人,切勿一廂情愿;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立場去看別人,才能在內心上實現真正的溝通;換上別人的衣服思考,想對方所想,理解對方的需要和情感,才更容易達成諒解和共識。
上一篇:挖掘挫折智慧,積累失敗財富——比倫定律
下一篇:提供讓客戶驚喜的售后服務——“250”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