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總惦記著面面俱到,往往什么也得不到
法國哲學家米歇爾·福柯很早就認識到一個事實:“世界上最大的浪費,就是把寶貴的精力無謂地分散在許多事情上。人的時間、能力和資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然而,很多人并未聽從勸誡,依然沉浸在令人心疼卻又徒勞的“用力”中。
他們在思想層面是上進的,從來沒有想過得過且過地混日子。正因為此,每天都在不間斷地學習,或是聽講座、參加社群,或是讀書、看報,或是花錢報培訓班。可惜的是,此般“用力”并未換得多么傲人的成就,依舊在迷茫中望著一個不知明天在哪兒的未來。
這樣的“用力”方式在令人心疼之余,也值得反思:為什么整天想著學習和進步,把自己累得一塌糊涂,卻沒有長進呢?反觀有些人,看似沒什么特別遠大的志向,就是本分地把手里的事情做好,最后卻換得了不錯的結(jié)局,兩者的差距在哪兒呢?
其實,答案早已經(jīng)給過大家了:再強大的力量被分散在諸多方面,也會變得絲毫不起眼;再微弱的能量集中在一起,也能創(chuàng)造意想不到的奇跡。在知識過剩的環(huán)境下,如果沒有方向和目標,無法聚焦在一個點上,所學的東西都是多個領(lǐng)域的常識,而這些常識是無法成為個人優(yōu)勢的,充其量只是百度百科上闡述的概念。如果有了目標和方向,情況就不同了。我們會有選擇性地對知識和信息進行“過濾”,只吸收那些對實現(xiàn)目標有幫助的內(nèi)容。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什么都想做的話,往往什么都做不好。學得太多、太雜,最后也是落得個凡事都“略知皮毛”的結(jié)果。很多時候,決定不做什么跟決定做什么同樣重要。現(xiàn)在,很多人都在用iPhone,是蘋果品牌的忠實粉絲。如果你認真解讀并研究“蘋果”的話,你就發(fā)現(xiàn)一個事實:蘋果的核心不是“創(chuàng)新”,而是“專注”。至于最后的創(chuàng)新,不過是專注到了他人難以企及的程度罷了。
喬布斯認為,專注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心態(tài)。他說:“擁有專注力將改變你的人生。人們認為專注就是要對自己所專注的東西說yes,但恰恰相反,專注意味著要對上百個好點子說no,因為我們要仔細挑選。這就是我的秘訣——專注和簡單。簡單比復雜更難:你必須費盡心思,讓你的思想更單純,讓你的產(chǎn)品更簡單。但是這么做最后很有價值,因為一旦實現(xiàn)了目標,你就可以撼動大山。”
與我熟識的J姐姐,曾建議我加入她的保險團隊,拓展一份副業(yè)。我本身對保險行業(yè)也有些了解,自己和家人的保單都是自行做的規(guī)劃。所以,對于J姐姐的建議,我感到有些心動,希望能通過這個平臺拓展自己的能力。
精力錦囊
在知識過剩的環(huán)境下,如果沒有方向和目標,無法聚焦在一個點上,所學的東西都是多個領(lǐng)域的常識,而這些常識是無法成為個人優(yōu)勢的,充其量只是百度百科上闡述的概念。
不過,我并沒有當即就做出決定,而是慎重思考了一個月的時間。期間,有兩位編輯找我約稿,詳談新一年的合作計劃。面對這樣的情形,我考慮再三,最終決定放棄加入J姐姐的團隊,專心寫稿子,業(yè)余時間鞏固和學習心理學。原因有兩點:第一,做保險需要對客戶負責,雖然理賠之類的事宜是公司直接負責,但信任的業(yè)務員離職,對客戶而言也會造成心理落差。第二,無論做不做保險工作,我都不可能放棄撰稿與心理咨詢工作,在這兩個領(lǐng)域不斷拓展是我的長期目標。況且,這兩項事務都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如果每周還要去保險公司打卡、開會、培訓、沖業(yè)績,我的身心都會吃不消。
人生就是不斷地選擇和放棄。當我意識到,我的精力和體力不足以支撐兩份相隔甚遠的職業(yè)時,我果斷選擇了瞄準核心目標,繼續(xù)我的寫作和心理學生涯。不然的話,我可能哪一項都做不好,畢竟身體是不會說謊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痛苦,不是靠意志力能夠解決的。
每個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可能會遇到類似的“誘惑”,以至于站在選擇的岔路口糾結(jié)猶豫。因此,我們需要一個明確的核心目標,最好是一個長期的、能夠發(fā)展成事業(yè)的目標。在面臨選擇時,如果這個選擇與我們的核心目標相關(guān),可以將其納入計劃列表;如果與核心目標毫無關(guān)系,甚至會影響到我們完成核心目標,占據(jù)一大部分的精力和體力,就要思量值不值了。切忌總惦記著面面俱到,那樣的話,往往什么也得不到。
上一篇:忘卻今天的失意,明天的太陽依然會升起
下一篇:情緒只是客觀存在,沒有好壞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