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 多等一刻,你就能得到兩塊糖——延遲滿足效應
幸福能力需培養
越來越多的積蓄,越來越高水準的物質生活,你的很多要求都能及時得到滿足……但是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對幸福的感覺變得那么淡漠?快樂真的就是幸福嗎?怎樣才能培養我們感受幸福的能力?
追求幸福的怪相
工作不久的女孩,想過上有房有車,衣食無憂的生活,于是放棄了奮斗,直接嫁給富有的老朽;熱血的少年,想過自由的日子,于是夜夜笙歌,不愿屈降于婚姻,不想生養孩子,只知追求唯我的快樂。
“美好的向往”
年輕氣盛時,覺得自己應該擁有一切想要的東西。如果結婚,一定要有像電影那樣美麗浪漫的場面,做最美的新娘。然后兩人到夏威夷旅行,別的地方都不行,因為只有那里夠浪漫。她(他)的家一定是很大的,有著旋轉樓梯和整面的落地玻璃。
“能量守恒定律”
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有著最好的青春,也想和別人一樣,去旅行,去浪漫……但是既然選擇工作,便有了責任:對他人的責任,對事業的責任。互相勉勵,一切都會好的,成功不會這么快得到,幸福,也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如果之前得到的太多,其后則必然衰退。同理,之前低調的努力,一定會有之后的成功。
幸福在前方
幸福是:人們在做自己的事業,有著明確的方向;有自己的寶貝,開心地成長;一起工作和生活,沒有厭煩對方,反而成了最了解彼此的朋友和伙伴。努力奮斗,到海邊買個有全落地玻璃的房子。如果當前實現不了也沒關系,說明能量積累還不夠,繼續努力!總有一天會達到。
延遲滿足效應
如果覺得自己生活越來越不盡如人意,試著想想是不是從前太過揮霍青春和快樂,現在開始要收斂一些艱苦一些以保持平衡。如果一直都處在人生的低潮,試著想想你是不是一直在努力奮斗。如果是的,那太好啦,根據延遲滿足效應,你的幸福就要來啦!
讀故事,懂心理——“延遲滿足”
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個鎮小學的校園里,其中一個班的8個學生,被老師帶到了一間很大的空房里。隨后,一個陌生的中年男子走了進來。
他一臉和藹地來到孩子們中間,給每個人都發了一粒包裝十分精美的糖果,并告訴他們:這糖果屬于你,你可以隨時吃掉,但如果誰能堅持到等我回來以后再吃,那就會得到兩粒同樣的糖果作為獎勵。說完,他和老師一起轉身離開了這里。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這顆糖果對孩子們的誘惑也越來越大,幾乎不可抗拒。有一個孩子剝掉了精美的糖紙,把糖放進嘴里并發出“嘖嘖”的聲音。受他的影響,有幾個孩子忍不住了,紛紛剝開了精美的糖紙。但仍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在千方百計地控制著自己,一直等到40分鐘后那個陌生人回來。當然,那些付出等待的孩子得到了應有的獎勵。
后來,那個陌生人跟蹤這些孩子整整20年。他發現,能夠“延遲滿足”的學生,數學、語文的成績要比那些熬不住的學生平均高出20分。參加工作后,他們從不在困難面前低頭,總是能走出困境,獲得成功。
這就是著名的“延遲滿足”的心理試驗。
這個故事給人很大的啟發。事實上,這個道理同樣適用于我們成年人。想快樂嗎?想自由嗎?像甜甜的糖果一樣,誰不想呢?想得到更多的快樂和自由?你愿意付出更多時間、努力和忍耐、等待嗎?
快樂本身并不等于幸福;能忍得一時之苦將會獲得更大更爽的幸福感;學會期待、學會克制、學會奮斗,你會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人生的幸福。
上一篇:處理好心情,才能做好事情——樂觀心理
下一篇:學會忘記過去的痛苦——阿Q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