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遠大志向,人生才有方向
當年,陳勝和吳廣一起被押解去服役,因為路上天氣不好耽誤了行程,所以大家都面臨被砍頭的厄運。為了改變命運,陳勝揭竿起義,和吳廣一起帶領起義軍反抗秦朝的殘暴統治,最終被載入史冊。那么,陳勝揭竿起義的行為是偶然為之嗎?當然不是。早在當長工的時候,有一天,陳勝和工友們在田間地頭休息,說起自己的理想和志向,工友們嘲笑陳勝不切實際,陳勝卻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的確,那些工友根本不知道陳勝的偉大志向,所以才會覺得陳勝不切實際,才會認為陳勝是癡人說夢。實際上,陳勝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理想和志向,所以,一旦合適的機會來臨,他就馬上抓住機會,揭竿起義,朝著理想前進。
一個人只有樹立遠大的志向,人生才有方向。如果總是渾渾噩噩,不知道自己應該去往何方,則日久天長,未免會浪費寶貴的生命時光,導致雖然忙忙碌碌,卻始終沒有進步,更是毫無收獲。男孩正處于學習和成長的關鍵時期,也正處于人生的塑型期,為此也要樹立志向,這樣才能確立人生方向和目標,從而不遺余力地奮勇向前。
從小,蘇軾就表現出過人的才華,年僅10歲,就已經出口成章。有很多比蘇軾大的人聽說蘇軾才華橫溢,特地來向蘇軾請教,為此蘇軾的名氣越來越大。很多人在親自見識到蘇軾的真才實學之后,更是贊譽蘇軾為“神童”。在大家的贊美和恭維中,小小年紀的蘇軾未免感到驕傲,覺得自己真的無所不能,而且博學多才。為此,他提筆寫了一副對聯貼在自己的書房門上: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
有一天,有個老人慕名來請教蘇軾。其實,這位老人很有智慧,他覺得蘇軾得到了太多的贊美和認可,生怕原本有才華的蘇軾盲目自大,導致發展受到局限。為此,他特意拿了一本書來,對蘇軾說:“我問了很多人,他們都不認識這本書上的字。所以我特意千里迢迢地來請教你,希望你能為我答疑解惑。”蘇軾不以為然:“沒關系,我認識所有的字,您把書給我看吧。”老者把書給蘇軾,蘇軾不由得愣住了,原來這本書上有很多蘇軾見都沒見過的生僻字,從此之后,蘇軾再也不盲目自夸,而是變得謙虛好學。蘇軾常常告誡自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可不能再犯狂妄自大的錯誤了。”后來,蘇軾還把對聯改了: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想法,蘇軾才能成為偉大的文學家,作出讓人矚目的成就。
一個人就算再勤奮刻苦,也不可能認識所有的字,更不可能讀完所有的書。從“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不難看出小小年紀的蘇軾的確內心膨脹,有些忘乎所以了。而改成“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則更好地彰顯了蘇軾勤奮好學的決心,從而為蘇軾指出了做學問的目標和方向。我們也要向蘇軾學習,不要因為懂得了一些知識的皮毛就狂妄自大,而要樹立遠大的志向,也要堅持向著偉大的人生目標不懈前進,這樣才能真正成為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才,并創造自己精彩輝煌的人生。
男孩要想有大志氣,就要獨立自強。如今,有很多父母總是過分溺愛和過度保護孩子,使得孩子習慣了依賴父母做很多事情,越是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越是會失去自信,甚至膽怯畏縮。只有真正獨立自強的男孩才會有強大的自信心,才能夠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責任心、使命感,從而有更強大的精神力量,哪怕遭遇艱難坎坷也始終堅持不懈,努力向上。
只有遠大的志向還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頑強不屈的毅力,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終,而不要總是輕而易舉放棄。俗話說,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笑得最好的人。若一個人總是想要放棄,那么,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會做好。只有突破和超越自我,堅持提升和完善自我,我們才能真正有大志向,才能堅持人生的正確方向,做出了不起的成就。
上一篇:有智慧的人,會明確選擇自己的目標
下一篇:樹立人生目標,要將自己的優勢考慮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