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 做好萬全準備,感覺會出錯就真的會錯——墨菲定律
這樣的經歷你有過嗎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不帶傘時,偏偏下雨,帶了傘時,偏不下雨;難得靠在椅背上松口氣,老板就來辦公室巡視;不購買時口袋天天有錢,而需要購買時往往就沒帶錢;在交際中,你不想見到某人,跟此人相遇的機會就增加……
“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產生于美國,事情發生在1949年。一位名叫愛德華·墨菲的空軍上尉工程師,認為他的某位同事是個倒霉蛋,不經意地說了句玩笑話:“如果有件事情可能被弄糟,那你肯定就會把它弄糟。”果不其然,這位負責裝配儀器的同事,在一項檢測人體對加速的承受能力的實驗中,把一套16件“加速表”統統都裝錯了,驗證了墨菲的這句玩笑話。
形式在演變
短短幾個月內,這件事和這句笑話迅速在空軍內部廣泛流傳,隨后在美國迅速流傳開,并擴散到世界各地。在流傳擴散的過程中,這句笑話逐漸失去它原有的局限性,演變成各種各樣的形式,其中一個最通行的形式是:“如果壞事有可能發生,不管這種可能性多么小,它總會發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損失。”
四條理論
一般而言,根據“墨菲定律”可以推出四條理論: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么簡單;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發生。因此,在工作生活中要注意運用“墨菲定律”。
“上的山多終遇虎”
我們總是說“上的山多終遇虎”,“禍不單行”,其實“墨菲定律”便是講的這么一個道理。趕著去參加重要會議時,卻發現出租車不是有客就是不搭理你;而平常不需要出租車時,大街上又到處都跑著空車。資料歸檔了,就永遠用不著;資料未歸檔的,要的時候就永遠找不到。參與公司會議,早到就會取消,準時就得等,遲到就是遲了。
善意的忠告
容易犯錯誤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弱點,不論科技多發達,事故都會發生。而且我們解決問題的手段越高明,面臨的麻煩就越嚴重。所以,我們在事前應該盡可能想得周到、全面一些,如果真的發生不幸或者損失,就笑著應對吧,關鍵在于總結所犯的錯誤,而不是企圖掩蓋它。
讀故事,懂心理——卡萊爾的“復原力”
卡萊爾在寫作《法國革命史》時,遭遇了極大的不幸。他將經過多年艱辛創作和醞釀出的文稿交給了最可靠的朋友米爾,想讓他提一些中肯的意見。他在將手稿交付給朋友的時候,心底劃過一絲憂慮,生怕朋友保管不好手稿,可是轉念一想,米爾是個很可靠的人,應該不會出什么問題。
然而誰都沒想到的是,一天,米爾在家里看稿子的時候,碰巧有事離開,順手把它放在了地板上。米爾家的女仆以為這是廢紙,用來生火了。這嘔心瀝血創作出的手稿,在即將出版的前一刻,竟然因為意外而化為了灰燼。更令卡萊爾沮喪的是,他根本沒保留底稿,甚至連筆記和草稿都扔掉了,這就意味著數載的努力化為了零,這無疑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但卡萊爾沒有絕望,他說:“這就像是我把作業交給了老師,老師不滿意,讓我完全重做,那我就盡力做得更好吧!”果然不久之后他又開始了創作,重新查資料、記筆記,把這個龐大的“作業”又做了一遍。
就是這樣,你害怕什么就會來什么,失敗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與失敗共生是人類不得不接受的命運,只有提高自己的“復原力”,人們才能不斷戰勝失敗的痛苦,取得成功。
面對人類的自身缺陷,我們最好還是想得更周到、全面一些,采取多種保險措施,防止偶然發生的人為失誤導致災難和損失。避免墨菲定律還是有辦法的。關鍵要勤快,用心,只要做到以下三點,墨菲定律是可以避免的。(1)至少要用3種方法或者找3個人去檢查、測試你的工作,確定沒有問題。(2)至少用3個方案來考慮失敗后的撲救方法。(3)至少想出3個意外的事情,然后做出對這3個意外采取的處理方案。
上一篇:保證紀律的權威性——熱爐規則
下一篇:做完事別忘給自己點獎賞——普雷馬克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