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奮好學的兒寬
那是西漢時期,從小就勤奮好學,又很聰敏的兒寬,家庭非常貧寒,他雖有抱負,卻缺少賴以生存和求學的錢財。兒寬只好自力更生,維持生計。他曾給人當廚工,還曾被人雇傭去種地。他常常隨身帶著經書,每當休息的時候,就坐在田邊,認真地研讀經書。
兒寬的經書愈讀愈精,通過考試他做了掌管禮樂制度的官員,后來又當了刑獄部門的一個小官吏。兒寬當小官吏的時候,他的上司張湯身為廷尉,掌管刑獄。
一開始,兒寬不熟悉刑獄工作,張湯便派他到北方管理牛羊。兒寬一去數年,積累了不少實際經驗。后來,兒寬回到了廷尉府,寫了自己如何管理牛羊的文章,報告給張湯。恰巧這時,張湯審理一個重要案件,但官吏們寫給朝廷的奏章不合要求。
兒寬詳細了解了這個案件后,向廷尉府起草文件的官吏講了自己的看法,并為撰寫這個奏章提出詳細建議。官吏們一聽,覺得兒寬講得很有道理,就委托他來起草這個奏章。
兒寬經過實際的鍛煉,增長了才干,很快便寫好了這份奏章。官吏們讀了,個個稱贊不已,非常敬佩兒寬。張湯看了兒寬寫的奏章,同樣折服于他的才能,于是召見兒寬,詢問他許多關于刑獄和寫文章方面的問題。兒寬對答如流,道理講得深入淺出。張湯很賞識兒寬的文采和能力,便讓他留在廷尉府,成為自己的得力助手。
上一篇:勇敢是母親的本能
下一篇:司馬光“警枕”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