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欲思維
人有欲望,很正常,而且還應當有欲望才對。但是,欲望不能過分強烈,無限膨脹。過度的欲望就是貪婪。所謂“貪婪”,是指對某種事物欲望總不滿足,有很強的物質占有欲。表現在行為上,就是愛占小便宜、小偷小摸、拾到物品不交。如果這種占有欲膨脹,以非法的手段將他人的財物占為己有,嚴重危害了社會,那就是犯罪。
西方一位哲學家說過:“人的欲望是一列火車,若不控制就會害己甚至害人。”俄國作家克雷洛夫說:“貪心的人想把什么都弄到手,結果什么都失掉了。”古往今來,貪得無厭的欲望不知毀掉了多少人的功名事業,使他們過早地離開了人世,實在令人遺憾。
因此,我們都要有適欲思維。
[做一個“知止”的人]
李叔同有幅字,上書“知止”二字。
我們一般說“知足”,我覺得“知止”比知足境界更高一層,其實這是適欲思維的最好解釋,知道適可而止。
知足是人家給多少,自己“雖不滿意,但可接受”;知止是自己看著到了某個程度,伸手去擋住,說:我不要了。換句話說,知止,就是知道什么時候夠了。
知足是由人的,知止則由自己。知足是不貪,知止是不隨。
人生的追求,不是難在不知道,是難在不舍得,不愿意。
知止,是從心靈出發的。心里這么想,付諸行動,才會成為“行為”。
知止,不但是針對“欲壑”,懂得說,夠了;也要對“痛苦、煩惱”,懂得說,行了,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快樂固然短暫,如果不“知止”,痛苦往往隨之而至。
那些走上絕路,自我了斷的人,其實也是不了解“知止”。
看動物世界看到一個《瀝青湖的誘惑》的故事。
說的是在拉丁美洲加勒比海的東南端,有一個叫巴哥的小島,島上有一個面積僅0.47平方千米的小湖。同一般的湖泊不同的是,這個湖表面平坦,上面覆蓋了一層硬化的泥,并且它每年都要“吃掉”大量動物。原因是每當到干旱時節,瀝青湖干而坑洼不齊的湖面上會留有一些水,水里有小魚,鳥兒看見小魚便會停止飛行去撲捉小魚,它站在湖面上,當飽餐一頓之后要離開時卻發現被黏住了,不管怎樣掙扎也無濟于事。不久路過湖邊的狐貍發現了鳥兒,為了填飽肚子,也遭遇了與鳥兒同樣的經歷。最終,動物們都因受不了這樣的誘惑葬身其中。
看著動物們在湖里掙扎,我覺得又好笑又很感慨,在這個世界上,對人的誘惑實在太多了,其中很多誘惑都像瀝青湖一樣致命。但還是有無數的人管不住自己的手腳。
比如說金錢,金錢對人的誘惑實在太大了,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鬼,是神話故事里編造的。而這卻說,你只要有了金錢,就可以讓鬼來給你推磨,所以金錢的威力自然不言而喻。因此,有許多貪官污吏抵擋不住金錢對自己的誘惑,一點兒也管不住自己的雙腳,從而使自己的名譽由萬人敬仰變成萬人唾罵,甚至身敗名裂。有的甚至為金錢什么都不要了,因此走上犯罪的道路,當然結果肯定是慘不忍睹。為什么他們由原來一個遵紀守法的人,一下子變成了一個違法亂紀的人呢?原因都是他們管不住自己,更管不住他們那雙奔向金錢的手腳。
不僅動物,植物也有貪婪。在豫東,有一種叫“狗狗秧”的惡性雜草讓農民很頭疼。農民們想盡了各種辦法,對它們總不奏效。除草劑噴灑、鋤頭鋤,雖然消滅了它們的地面部分,但憑著地下的根,第二天它們就能發出新芽來。更可氣的是,這條根若是被鋤頭切斷,便會一分為二,再分為四,猶如砍不死的孫悟空。
后來,有人想出一個奇怪的辦法來對付它,在春耕時給它施入足量的碳酸氫氨肥料。結果這些屢殺不絕,愈滅愈勇的“狗狗秧”卻被滅絕了。這多少有些不可思議,但事情往往就是這樣,貪婪常常是一個最強大、最不可戰勝的人或事物的軟肋。抓住這個軟肋往往會一擊致命。
說到這里,想起一位百萬富翁張先生,為了提前實現“千萬富翁”的夢想,天天熬夜加班,忙得不亦樂乎,身體不適也不去看醫生,一心只想著賺錢、賺錢、賺錢。沒想到突發心肌梗塞,英年早逝。僅僅過了半年,他年輕漂亮的妻子便欣然改嫁。在他妻子再婚的盛大婚禮宴會上,百萬富翁的生前好友如在夢中,相互欷歔道:“早先不明白老張忙的是什么,原來是給他媳婦掙嫁妝呢!”此話固然有些尖刻,但話中的含義卻是很深刻的。
財富有多種,健康最珍貴。美國作家愛默生說:“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哲學家叔本華說:“健康的乞丐比有病的國王更幸福。”德國作家哈格多恩說:“唯有健康才是人生。”可惜這樣簡單的道理,有的人就是不懂。他們欲望太盛,拼命賺錢,經常加班加點,幾天幾夜“連軸轉”,長期超負荷運轉,結果弄得病魔纏身,嚴重影響了健康,甚至連老本也搭了進去,教訓極為深刻。
想起一個故事,有一位大師隱居于山林中,平時除了參禪悟道之外,還對武術頗有研究。聞其名聲,人們千里迢迢找上門來,想跟他學些武術方面的竅門。
這些人到達深山的時候,發現大師正從山谷里挑水。他挑的桶不大,挑的水也不多。按他們的想象,大師應該挑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滿滿的。
大師說:“挑水之道并不在于多,而在于挑得夠用。一味貪多,適得其反。你們看那些挑兩滿桶水的,走起路來非常吃力,搖搖晃晃,沒走幾步,水就灑了很多,更有甚者,還跌了一跤,不但把膝蓋摔破了,還把水全都灑了。水灑了,豈不是還得回頭重打一桶嗎?膝蓋破了,走路艱難,豈不是比剛才挑得還少嗎?”
“那么大師,請問具體挑多少,怎么估計呢?”
大師笑道:“你們看這個桶。”眾人看去,桶里畫了一條線。“這條線是底線,水絕對不能高于這條線,高于這條線就超過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起初還需要畫一條線,挑的次數多了以后就不用看那條線了,憑感覺就知道是多是少。有這條線,可以提醒我們,凡事要量力而行,而不要好高騖遠,貪心不足。”
挑水如同習武,習武如同做人。循序漸進,逐步實現目標,才能避免許多無謂的挫折。
在當今社會,有的人就像那挑兩滿桶水的人,太貪心了,超過了自己的承受能力,結果往往事與愿違,很難達到自己的目的。
道理固然簡單明了,但是生活中人未必能夠真正地理解和貫徹到自己的人生中去。我們知道,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是平凡人,但大多數平凡人都希望自己成為不平凡的人。遺憾的是,真正能做到的人,似乎總是少數。因為,他們沒有量力而行,總是在經意或不經意之間陷進了貪婪的泥潭里。
人有欲望,很正常。可以說,每個人生下來都有欲望,只是小時候的欲望比較簡單,也許是吃的,也許是玩的;長大后欲望就變得復雜了,不再滿足于吃的玩的,想買車買房,想有大把大把的鈔票,以及名和權。正是由于私欲的膨脹,才有了為財富而拼搏的動力,在無休止的追逐財富的路上拼命,走上了危害身體健康的不歸路。西方一位哲學家說過:“人的欲望是一列火車,若不控制就會害己甚至害人。”俄國作家克雷洛夫說:“貪心的人想把什么都弄到手,結果什么都失掉了。”古往今來,貪得無厭的欲望不知毀掉了多少人的功名事業,使他們過早地離開了人世,實在令人惋惜。
其實,功名和財富未必會給人帶來健康和幸福,相反常常會微笑著置人于死地。
讀后有智慧
世界上有不少成功人士,本來人生可以走得更遠,一直美好下去,但就是因為貪婪而栽了跟頭,嚴重的弄到身敗名裂。
據統計,在我國《刑法》規定的罪名中,與“貪婪”沾邊的罪約占30%。如盜竊罪、搶劫罪、侵占罪、詐騙罪、敲詐勒索罪、貪污罪、受賄罪,等等。
可以說,《刑法》中一切涉及財產方面的犯罪都與貪婪有內在的關系,因貪婪而被判刑的人非常之多,小到學生,大到高級官員。
上一篇:適合思維-[難能未必可貴,適合的才是最好]
下一篇:造勢思維-[石頭漂起來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