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夢思維
有夢思維就是說,人們活著都要有夢想,有大夢想,有值得自己去奮斗一生的夢想;當有了夢想,要想方設法去拼搏、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有成功人士指出,一個人心中擁有了夢想,就會在希望中生活,從而不斷地創造生命的奇跡。“你的成就永遠不會越過你的想法。”有句廣告詞說得好:“思想有多遠,你就能走多遠。”有夢想的人,天地就廣闊。夢想一旦萌發,就會魂牽夢縈,拉直你人生中的諸多問號。關于人生的內涵,在中國的詞典上大多是這樣解釋的:“人生是指人的生存以及后來全部的生活經歷。”但在美國的教科書上被表述為:“人生就是為了夢想和興趣而展開的表演。”
退一步,即使夢想不能實現,對自己也始終是一種激勵,定會為你的生活增添光彩。黎巴嫩著名詩人紀伯倫說:“我寧可做人類中有夢想和有完成夢想愿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個偉大的無夢想、無愿望的人。”
[無夢會頹廢,有夢才精彩]
人活在世界上,不能沒有夢想。如果一個人一點夢想也沒有了,心如槁木,萬念俱灰,那么這個人也就完蛋了,正如古人所言:哀莫大于心死。
奧地利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曾在“二戰”中被德軍俘虜,在納粹集中營里度過了漫長的苦難歲月。
當時,面對德國人的刺刀和非人的生活,集中營里的犯人隨時都會死亡,弗蘭克和他的難友們的情緒低落到了極點,已有人因為承受不住巨大的精神壓力而自殺。
那段時間,他們正在巴伐利亞的大森林中興建一座巨大而又隱蔽的軍需工廠。一天傍晚他們正捧著湯碗,疲憊萬分地坐在茅舍的地面上休息,這時一個難友沖進屋來,叫大家到集合場上去看夕陽。大伙兒于是都站到屋外,只見西天一片酡紅,朵朵云彩變幻著形狀和顏色,整個天空無比絢爛,異常美麗。
大伙兒一聲不吭地看了好久。突然,一個難友慨然嘆道:“這世界怎么會這么美呀!”旁邊有一個人說道:“朝陽比這還要美許多,我們為什么不再看看明天的太陽呢?”
“對,看看明天的太陽!”就這么一句話,讓眾人一下子又對未來產生了希望,產生了夢想。
正是對美好世界的向往,點燃了他們對生命的渴望,弗蘭克等很多難友終于熬過了那段殘酷的歲月。
故事到此并沒有結束,他們在歷盡苦難、幸運地存活下來并重新獲得自由后,許多人卻陷入了一種毀滅性的痛苦與迷茫中。按理說,他們應該為開始一個走向未來、走向新生活的起點而快快樂樂地生活才對,可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原來,這是戰后人世間的冷漠和頹廢的現實,給這些人帶來的痛苦讓他們對自己獄中堅強意志的價值產生了懷疑。在獄中生活時,他們想象著外面的世界應當是充滿親情、正義和同情的。可出獄后,人們對他們的遭遇是那樣的冷淡,只是說“我們的日子也不好過”或“我一點也不知道這些事”。更為不幸的是,不少人回到家中,見一切皆非,家人早已不在人世了。
殘酷的現實一下子把他們的夢想粉碎了。夢想的破滅正是使這些人產生莫大的失望、痛苦與迷茫的根本原因。
可見,夢想破滅是可怕的。早期的太空英雄布茲·阿爾因(Buzz·Aldrin)在成功地登上月球后不久精神崩潰了。許多觀察家對他的遭遇感到困惑,因為阿爾因在登月之前,無論事業還是家庭都一帆風順、春風得意。幾年后,阿爾因在他撰寫的一本書上回答了人們對他遭遇的疑問。阿爾因說:“導致我精神崩潰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忘了登月之后仍要活下去。”
也就是說,除了登月這項工作之外,阿爾因再沒有別的生活夢想,當回到地球以后,他便覺得自己生活在真空中,從而導致了精神崩潰。
相反,只要我們有夢想之花,讓激情常在,讓夢想一直激勵著自己一切向前看!那明天就會迎來我們生活中的又一個美麗的太陽。
匈牙利有一位木材商,他的兒子斯·伊姆雷由于從小長得呆頭呆腦,被人們譏笑為“木頭”。
可就在他12歲時,他做了一個夢,夢到有位國王給他頒獎,因為他的作品被諾貝爾看上了。他當時非常想把這個夢告訴大家,可又害怕被人恥笑。最后,他還是鼓起勇氣告訴了媽媽,因為媽媽一直都很疼愛他。
媽媽一聽,笑了,一把將兒子摟在懷里,大聲說:“孩子,如果這真是你的夢,你就有出息了!媽媽應該為你感到高興!我曾聽說,當上帝把一個夢放在誰的心中時,就是真心想幫助誰實現夢想。”
小男孩從來沒有聽說過夢想和上帝還有這樣的關系,聽媽媽這么一說,他就信以為真了。他想:“我真是天下最幸福的人!世界這么大,上帝卻一下子就選中了我。”為了不辜負上帝的期望,從此他真的喜歡上了讀書和寫作。
媽媽還對兒子說:“孩子,倘若你經得起考驗,上帝一定會來幫助你的!”
于是他把媽媽的這句話當做自己的信念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涯。三年過去了,上帝沒有來;又三年過去了,上帝還是沒有來。就在他期盼上帝前來幫助的時候,希特勒的部隊卻先來了。作為猶太人,他被送進了集中營。在那里,數百萬人失去了寶貴的生命,而他因為有自己的夢,靠著“生存就是順從”的信念幸運地活了下來。
從奧斯維辛集中營走出來的時候,他滿懷喜悅地說:“我又可以從事我夢想的職業了!”
1965年,他終于寫出了他的第一部小說《無法選擇的命運》。
1975年,他又寫出了另一部小說《退稿》。
接著他又寫出了一系列作品。
由于他在文學上的杰出貢獻,他榮獲200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他聽到獲獎者的名字后,大吃一驚,因為這正是他自己的名字。
讀后有智慧
有人說:“人生是一條洶涌澎湃的河流。生,是它的上游;死,是它的下游。”
無論如何,我們不能“死”,我們必須有積極向上跋涉的夢。
如果無常的命運,讓你做了一只丑小鴨,那你也要拼命地向上游去。命運出錯,你不能錯!因為生命的本質如同一顆漸漸長大的小草,生存和長大是它的迫切需求,在生存與長大的過程中,雖難免會遇到磕磕絆絆,但在風風雨雨中也會看到更多的彩虹,在生活進入黑夜時也會看到更遠更多的星星。
上一篇:敢做思維-[大膽做點沒把握的事]
下一篇:求近思維-[別與身邊的財富擦肩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