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學會放下,才能不斷向上
我們都知道,執著是一種良好的品質,是認準了一個目標不再猶豫,堅持去執行,無論在前進中會遇到什么障礙,都決不后退,努力再努力,直至目標實現。歷來,執著都被人公認為一種美德,但是,過分執著就變成了固執,這是一種弊病。固執的人之所以固執,是因為他們對于自己要做的事心存執念,他們認準了目標后便不再回頭,撞了南墻也不改變初衷,直至精疲力竭。
要想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你就必須放下那些無謂的執念。只有先學會放下,我們才能不斷向上。
俗話說,拿得起,放得下;反過來理解放得下的人,才能拿得起;該扔的扔,有些無謂的堅持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放下既是一種理性的決策,也是一種豁達的心胸。當你學會了放下,你就會覺得,你的人生之路寬廣了很多。
人的一生,不可能什么都得到,相反,有太多的東西需要我們放棄。愛情中,強扭的瓜不甜,放手也是一種愛;生意場上,放下對利益的無止境地掠奪,得到的是坦然和安心;在仕途中,放棄對權力的追逐,隨遇而安,獲得的是淡泊與寧靜。
古人云:“無欲則剛。”真正的放下,才是一種大智慧、一種境界。因為不屬于我們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只有學會放棄,才能給心靈一個松綁的機會。表面上看,放下了就意味著失去,所以是痛苦的,但如果你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想放下,那么,最終你什么都得不到。人生苦短,無非幾十年,有所得也就必有所失。只有我們學會了放棄,我們才會成熟,才會活得坦然、充實和輕松。
從前,有甲、乙兩個人,他們生活得十分窘迫,但兩人關系卻很要好,經常一起上山砍柴。
這天,他們和以往一樣上了山,走到半路,卻發現了兩大包棉花。這對于他們來說,可以說是一大筆意外之財,可供家人一個月衣食豐足。當下,兩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趕路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甲眼前一亮,原來他發現了一大捆上好的棉布,甲告訴乙,這捆棉布可以換更多的錢,可以買到更多的糧食,應該換做背棉布。而乙卻不這么認為,他說,棉花都已經背了這么久了,不能就這么放棄了,乙不聽甲的話,甲只好自己背棉布回家。
他們又走了一段路,甲突然望見林中閃閃發光,走近一看,原來是幾壇黃金,他高興極了,心想這下全家的日子不用愁了,于是,他趕緊放下肩上的棉布,拿起一個粗棍子挑起黃金。而此時,乙仍是不愿丟下棉花,并且他還告誡甲,這可能是個陷阱,還是不要上當了。乙不聽甲的勸告,甲只好自己挑著黃金和乙一起趕路回家。走到山下時,天居然下起了瓢潑大雨,兩人都濕透了。乙更是叫苦連天,因為他身上背的棉花吸足了雨水,變得異常沉重,乙不得已,只能丟下一路舍不得放棄的棉花,空著手和挑黃金的甲回家去。
故事中的這兩位村民為什么在收獲上會有如此的不同?很簡單,因為背棉花的村民不懂變通,只憑一套哲學,便欲強渡人生所有的關卡。而另外一位村民則善于及時審視自己的行為。的確,在追求目標的路上,審慎地運用智慧,做最正確的判斷,選擇正確的方向。同時,別忘了隨時檢視自己選擇的角度是否產生偏差,適時地進行調整,千萬不能像背棉花的村民一般。時時留意自己執著的意念是否與成功的法則相抵觸,追求成功,并非意味著必須全盤放棄自己的執著,去遷就成功。只需在意念上做合理的修正,使之契合成功者的經驗及建議,即可走上成功的輕松之道。
其實,生活中的我們也應該想一想,我們是否也心懷執念而讓自己鉆入了死胡同。堅持多一點就變成了執著,執著再多一點就變成了固執。人應該執著,但不應該錯誤地堅持一種想法,有時候,你可能沒意識到你堅持的想法是虛妄的。因此,我們應當學會放下,找到新的出路,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
古人云: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如果不是我們該擁有的,那么我們就得學會放下。人生注定要經歷多姿多彩的風景,唯有放下才會擁有別致的風韻。過去常聽人說,人要懂得放棄。放棄是對事物的完全釋懷,是一種高妙的人生境界。而放下則更具有絲絲縷縷的難舍情懷,是一首悠揚的樂曲,在每個人的心底奏起。
總之,在我們的人生中,執著固然是可取的,但是某些執念必須放下,如那些已經板上釘釘兒的不可能實現的目標,你就必須果斷地放棄;在現實世界中完全不能被應用的目標,你也必須理智地放棄;權衡利弊之下,得出的結論是完全沒有實施的必要的目標,你也必須放下……
上一篇:今日披荊斬棘,明日繁花相送
下一篇:兼聽則明,別太固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