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于思考,方法總比問題多
很多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習慣于將一些借口掛在嘴邊,以掩飾自己的懶惰、平庸、無能。就如小時候,每當我們不小心摔倒后,第一個念頭就是找找看是什么東西絆了我們的腳。我們總是怪別人亂放東西,盡管那樣做對于疼痛的減輕并沒有直接效果,這也不是自己跌倒的直接原因,但能找到一個可以責怪的對象多少算是一種安慰,可以證明自己沒有責任。
多年以后,當我們肩上的擔子更加沉重,當挫折接二連三出現時,我們也總是會不自覺地找出許多客觀原因來開脫自己,實在找不到原因時就說自己的命不好。我們并不認為這樣開脫自己其實是一種絕對的幼稚,因為我們總在想方設法地一次又一次欺騙自己。仔細想想,為什么你收獲很少,至今仍無法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呢?是否因為你總是習慣于失敗、有借口地去失敗,而缺少尋找方法、開拓思路的勇氣呢?
張三和李四同時受雇于一家店鋪,拿同樣的薪水。一段時間過去了,張三青云直上,李四卻原地踏步。李四想不通,老板為什么會如此厚此薄彼?
有一天,老板對李四說:“你現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賣土豆的嗎。”不一會兒,李四回來了,向老板匯報說:“只有一個農民拉了一車土豆在賣。”老板又問:“有多少?”李四沒有回答,而是趕緊又跑到集上,然后回來告訴老板:“一共40袋土豆。”老板繼續問道:“價格呢?”李四委屈地回答:“您沒有讓我打聽價格。”
這時,老板把張三叫來,說道:“張三,你現在到集市上去看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賣土豆的嗎。”張三很快就從集市回來了,他向老板匯報說:“今天集市上只有一個農民賣土豆,一共40袋,價格是兩毛五分錢一斤。我看了一下,這些土豆的質量很不錯,價格也很便宜,于是順便帶回來一個讓您看看。”張三一邊從提包里拿出土豆,一邊說:“我想這么便宜的土豆一定可以掙錢,根據我們以往的銷量,40袋土豆在一個星期左右就能全部賣掉。而且,咱們全部買下來的話可以適當優惠。所以,我把那個農民也帶來了,他現在正在外面等著你回話呢!”
看完這個事例,我們都明白了為什么張三和李四有如此不同的待遇。李四只懂得蠻干,結果,卻是吃力不討好。而聰明的張三則很懂得調整做事的方法,他更擅長觀察、思考和總結,結果,三兩下就把事情做完了。
“方法總比問題多”,在遇到困難時,智者通常會這樣鼓勵自己,他們對擁有種種借口的愚者往往嗤之以鼻。不會思考、只會退縮的人,注定難成大事。年輕人在社會上打拼,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拖拖拉拉、總有借口,一定要看清擺在自己面前的各種利弊,學會變化角度,從最有利于自己的地方開始突破,這樣才有助于把事情辦成。
世界著名的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曾著過《思考致富》一書。為什么是“思考”致富,而不是“努力工作”致富?希爾強調,最努力工作的人最終絕不會富有。如果你想變富,你需要“思考”,獨立思考而不是盲從他人。成功者最大的特質就是他們的思考方式與別人不同,他們做事時能想出更多更為合理的方法。
某些年輕人看到別人做出不凡的成就時,往往會認為他們是起點高或者天生走運,卻很少會想到這是那些人善用腦力的結果。善于思考的人善于改變,思考對于行動,是“磨刀不誤砍柴功”,將自己的現狀、前景和方向分析得很透徹的人,遠遠勝于所有盲目奔波的人。
上一篇:勇者無畏,坦然迎接困難的挑戰
下一篇:即便是厄運,也要努力支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