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同學
大概淘氣堡這種項目,所有的小孩子都愛玩,我女兒也是。
在那個柔軟的城堡上,孩子們可以盡情地奔跑,盡情地跳躍,盡情地摔倒了再爬起來。失去了以往在平地上的諸多限制,這正是他們熱衷的原因所在。
離我們家不遠,政通超市的旁邊有人撐起了一個小型的淘氣堡。我女兒很愿意到那兒去玩,一到晚上,吃完飯之后,她便會跟我們吵著說:“我要去跳跳跳!”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會答應她的要求。
攤主是一對年輕夫婦,帶著一個小女孩,跟我女兒差不多大。女兒上了幼兒園以后,我們再領孩子去跳跳跳的時候,發現攤主的女兒跟我女兒居然是同班同學,名字叫朱鑫玉。那時候聽到從女兒嘴里說出“同學”這兩個字,覺得又新鮮又好玩。是啊,幼兒園同學畢竟也算同學嘛。大概這兩個字是老師剛剛教給他們的。
女兒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在路上便經常碰上有人喊她的名字。都是些跟她一般大的小家伙。問她,她便說那是她同學。可是別人能一下喊出她的名字,她卻不知道人家叫什么。
我曾經問過孩子的媽媽:“是不是我們的孩子不夠聰明?”
孩子媽媽說:“不是,你想想,你女兒一開始就被老師定為調皮搗蛋之列,所以平時少不了會點她的名以儆效尤。而且頻率想必不低,估計一天怎么也得百八十次吧。所以呢,別的孩子不經意間便都記住了她的名字。”是啊,妻子說得沒錯,這還是名人效應呢。
朱鑫玉的媽媽知道兩個孩子是同學之后,便面帶驚訝地跟我們說:“這就是王靜怡啊!”
把我們弄得一頭霧水,難道這家伙上幼兒園之前就已經出名了嗎?隨后朱鑫玉媽媽便笑瞇瞇地跟我們說,她早認識王靜怡,因為我媽媽經常帶她去那兒玩。而且,因為一件好玩的事情,讓她對我女兒印象特別深刻。
那天,小家伙從淘氣堡上下來,看到一個小孩手里拿著一個氫氣球,便也非得要一個同樣的氣球不可。于是我媽媽便去問人家在哪兒買的。結果,人家不是在附近買的。我媽媽便跟她解釋,說以后見了一定買。小孩很難溝通,話不投機便開始哇哇大哭。奶奶心疼孫女,便帶著她在周圍轉了大半天,可是連個氣球的影子也沒看著。小家伙不干,依舊哭。最后問題得到解決,是因為奶奶答應她去超市買好吃的。就這樣,我女兒在超市一帶一哭成名。
“那時就覺得,唉,這個老太太真是好可憐,呵呵!”善良的朱鑫玉媽媽說。
一個3歲的孩子,當她口口聲聲跟你說,“那是我同學”的時候,其實樣子是非常可愛的。大人們也都非常珍惜他們的那種感覺,對孩子的每一位同學都表示喜愛和重視,每每都會湊到那個小同學跟前,面帶和藹的微笑,問長問短:你幾歲了?屬什么的?你跟我們家寶貝是好朋友嗎?最后加上一句,寶貝真乖!大人們的這些應酬說到底還不是為了自己的孩子。現在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孤獨是他們面對的共同問題。
每次把孩子從幼兒園接回來,大人們都會對她做出一系列問詢。
“在幼兒園學的什么呀?”
“唱歌,跳舞,數數兒,講故事。”
“都學會了嗎?”
“都會了!”
“小朋友們和你玩嗎?”
“和!”
小孩子對語言的掌握還不夠全面,他們往往用最簡便的方式來回答大人的問題。不過勉強還是能讓人聽得懂。
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幼兒園里多交幾個朋友。人人都說現在的社會是關系社會,關系從某種意義來說是一種機遇,甚至金錢。同學就是一種關系。不要瞧不起一個3歲小孩建立的同學關系,有時候居然也可以帶來效益。最起碼,這種關系在朱鑫玉媽媽眼里值兩元錢。淘氣堡的費用是一次五元,自從朱鑫玉媽媽知道了我們這層關系之后,每次都少收我們兩元錢。我們背地里有時候開玩笑說,沒想到你這小孩的這點面子還值兩元錢吶。
大人孩子湊到一起,總要聊上一聊,交流一下育兒經驗,評價一下幼兒園的業績,順便從別人家寶寶嘴里了解一下自己家寶寶的情況。
有一次,朱鑫玉對我妻子說:“阿姨,王靜怡今天把手伸到湯碗里了。侯老師批評她,她哭了。”
這樣的事情,自己孩子回家是不會說的。但是可以從別的小朋友那里得知,因為小孩子總愛揭別人的短,這方面同大人一個德行,呵呵。不過,我家寶寶的確在家也有過這樣的毛病。有一次在餐桌上,她面前放一碗粥。小家伙搖頭晃腦不肯好好吃飯。媽媽教訓了她幾句。這家伙便把一根手指伸到碗里,一邊畫著圈一邊叨咕:“畫個圈圈詛咒你!”
孩子媽媽一聽,簡直火冒三丈:“怎么說話呢?這是跟誰學的!”
我們納悶,這么小的孩子,如此高端的咒語從哪學來的呢?后來跟孩子一起看《喜羊羊與灰太狼》,恰好瀟灑哥出場,于是心領神會,原來這是蛋蛋的口頭禪。這孩子也真是,別的不學,偏學這句。
第二天妻子送孩子的時候,侯老師對妻子說:“孩子把手伸到碗里去抓蛋湯。我喊了她一聲,把她嚇一跳,哭了,我就把她抱在一邊,讓她自己哭了一會兒。”還說,“小家伙很容易受驚嚇,有時候叫她一聲,聲音稍大了一點,她也會一哆嗦。”
這個沒錯,我家寶寶自小就有這個毛病。
妻子聽完之后,笑嘻嘻地說:“早就知道這事了。”
老師很驚訝:“你怎么知道的?”
妻子說:“是你的學生把你出賣了。”接著,妻子又把朱鑫玉也給出賣了。這個社會復雜著呢,話還是要少說,說不定哪天就會被人賣了,自己人也靠不住。
除了互通信息之外,大人們有時候也會檢查一下孩子們的學業,看看他們在幼兒園有沒有收獲。
朱鑫玉媽媽問孩子們,你們今天學的什么呀?朱鑫玉答不上來,我女兒卻說得頭頭是道,什么數數兒、唱歌、做游戲、壘積木。朱鑫玉媽媽讓孩子們認數字。朱鑫玉只能認到10,我女兒卻可以認到20。小二班能夠認到20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我女兒,一個是叫孫穎涵的小朋友。于是朱鑫玉媽媽便認為我女兒特別聰明,對她格外喜歡。
朱鑫玉家的淘氣堡緊挨著政通超市,那里也是我們家寶寶經常光顧的地方。那天一進門,見一個小男孩在一輛搖搖車上獨自玩耍,搖搖車并沒有開動。男孩見到我女兒便跑來跟她玩。小家伙再顧不上爸爸,跟著小男孩跑向搖搖車,在那里爬上爬下。兩人玩得很開心,不時發出咯咯的笑聲。孩子的笑聲就能讓大人開心。
我悄悄地湊過去問她:“他是你同學嗎?”因為我覺得,除了同學,她也不可能再認識誰。
“嗯。”小家伙回答。
“他叫什么?”
“張子紳。”哦,不錯,小家伙總算記住同學的名字了。
我納悶,這孩子怎么身邊沒大人?他不可能一個人跑到這里來。
我上前問他:“張子紳,誰跟你來的呀?”
“我姑姑。”他回答。
我抬頭一看,恰好一個女孩朝這邊走來,20出頭,身著店服。哦,這孩子的姑姑原來在這里上班。嗯,有個這樣的姑姑不錯,可以在超市里盡情地玩。
那女孩大概也覺得兩個小孩在一起玩挺有趣,問侄兒:“她是誰啊?”
“她是我同學。”張子紳回答。
“啊?你同學!比你高這么多!”
我女兒指著自己的小鼻子,又跟人重復一遍:“他的同學就是我。”或許她對別人的懷疑感到不怎么開心。隨后兩個小家伙嘻嘻哈哈跑到一邊去了。
女孩問我家寶寶多大,結果經過確認,比張子紳還要小幾個月。
“長這么高!”
我領孩子出去的時候,經常有人發出這樣的感嘆。其實不是因為寶寶個兒高,而是跟爸爸的對比太過明顯。誰叫咱這方面實在不怎么突出呢。
張子紳盡管比我女兒矮了整整一頭,但是從一跑一跳看得出來,我女兒的動作更笨拙、稚嫩,沒人家成熟。
女兒班上還有兩個小男孩,程程和劉子義,和我們住一個小區。他們家長接孩子一般都步行。有時候我也步行,碰上了,三個孩子便一起回來。我們過一條馬路,穿過一個小花園,再過一個小吊橋,便到了家。孩子們一路玩耍,大人們彼此聊天。花園里有供人健身的各種器械,孩子們爭相去玩,玩夠了便去捉迷藏。有的藏在碗口粗的樹后面,有的藏在沒有遮擋的石凳子底下。我女兒挑的地方更是一目了然。草坪上有一株不到一人高的小樹,小樹從根上分了三個杈。女兒就蹲在那三個樹杈中間。看著孩子們滑稽、幼稚的姿態,大人們都忍不住樂了。
程程是女兒比較要好的伙伴,他們幼兒園之前就應該認識了。那時候,他們在媽媽的陪伴下,經常光顧小花園。程程的媽媽認識我女兒,我妻子也認識程程。兩個小家伙有時候在小區里碰見,便跑去一起玩。天色漸晚,兩人還在圍墻邊挖螞蟻。大人們催促他們回家,卻聽兩人在小聲嘀咕。
“明天你還來嗎?”
“來啊。”
“你幾點來?”
大人又忍不住樂。這么小的孩子,你們知道幾點是幾點啊!
學校的意義絕不僅限于文化課的教育,那里也是一個讓人學習為人處世的地方,能讓人交到更多的朋友。一個人在社會上闖蕩,往往會用到很多關系,而同學關系就是比較值得信賴的一種。因為這種關系建立的時候,人們正處在一種相對純凈的環境之中。另外,那些知道一些我們過去的人往往會得到我們格外的尊重。
女兒的人生中,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同學,讓我們備感欣慰。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伙伴、有朋友,這樣最起碼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是有好處的,讓他們性格開朗,不會孤僻。
上一篇:幼兒園不只是看孩子的
下一篇:幼兒園里的生日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