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苦認真,成就出色的你
哈佛是一面旗幟,是榮譽、是知識的殿堂。在這里,學子們升華著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很多哈佛的教授常喜歡在民族、國家及至世界的大背景下考慮他們所作所為的價值。作為能夠招攬全美大多數的優秀高中畢業生,并吸引來一百多個國家的數千名學生、學者的世界一流學府的教授,他們的想法正像安德森橋的紀念柱銘文所說的那樣:“博學之士的增多是世界的福音”“查爾斯河兩岸智慧之樹的樹葉和果實,能夠蔭護和給養所有民族”。
在哈佛,每一位學子都在受教育的過程中樹立了遠大的理想,同時,也更加踏實地學習。他們深知,在競爭面前,只有提升自己,才是最有利的武器。正所謂,先付出,才杰出。才以學為本,學而為智者,不學而為愚者。想練就非凡的技藝,就要多學習、多吃苦、多研究。追求卓越,沒人能完全松懈。我們要像上緊發條的時鐘一樣,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
學習與其他事情一樣,首先一點就是要端正自己的態度。知識的殿堂永遠對那些竭盡全力、刻苦努力的人開放。
唯一蟬聯三次世界冠軍的天才教練藍柏第有一次說:“任何一位頂天立地、有作為的人,不管怎樣,最后他的內心一定會感謝當初刻苦的工作與訓練,他一定會衷心向往訓練的機會。”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自古以來學有建樹的人,都離不開一個“苦”字。
京劇大師梅蘭芳初學戲時與那個時代學戲的孩子一樣,曲不離口拳不離手,夏練三伏冬練三九。
那段日子,他的生活極為刻板單調,天明即起出城吊嗓,然后練身段、學唱腔、念本子。練蹺功時,他踩著蹺站在一張長板凳上的一塊長方磚上,一站便是一炷香的時間,直站得汗如雨下,眼淚汪汪。寒冬臘月里他踩著蹺在冰面上跑圓場,常常被摔得鼻青臉腫。拿大頂時,他得忍受著頭暈、嘔吐等不良反應,有時竟昏倒在排練場。由此他對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有了深切的體會。
14歲的他正式搭班“喜連成”參加演出。每晚演出之后,他并不急著回家,而始終在胡琴座的后面目不轉睛地細看每一個人的表演,無論是角兒的戲,還是一般演員的戲。每看完一出戲,他都會在心里默評優勢和粗劣,然后揚長避短,去粗取精為己所用。如此長期地觀戲、評戲和實踐,不僅使他的演技逐日提高,同時也造就了他日后從善如流的處事態度。
德國大作家歌德說過:“人們在那里高談闊論著天氣和靈感之類的東西,我卻像打金鎖鏈那樣苦心勞動著,把一個個小環節非常合適地連接起來。”要想取得成就,就要努力刻苦,不輕拋時間!
刻苦學習知識使一個人更充實、更崇高,它不僅幫助你獲取工作、積累財富,而且真正影響的是你的內在,幫助你開發自己的能力,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潛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張德培是歷史上最年輕的男單冠軍,當年,這個不滿20歲的黃皮膚小伙子在巴黎成為法國網球公開賽男單冠軍的時候,整個球場為之沸騰了,他也成為第一個在這里獲得冠軍的華裔選手。在其后16年的網球生涯里,他一共贏得34個冠軍和近兩千萬美元獎金,并在1996年年終的ATP男單總排名榜上名列第2位。
其實,張德培的身體條件并不適合網球運動。他1.75米的個頭,即便放到女選手中也只算是中等個,再加上亞洲人先天性的力量不足,使他在高手如林的男子網壇顯得十分單薄。
體格的缺陷迫使他必須要用速度和堅韌彌補弱勢,這沒有捷徑,只能依靠超過常人的刻苦訓練。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名黃皮膚的小伙子從來不給自己放假。當桑普拉斯躺在希臘海灘上曬太陽時,當阿加西赴拉斯維加斯觀看拳擊比賽時,張德培都在球場上訓練。
訓練的過程是極其艱辛的,但他堅持了下來!在此后的十余年里,張德培憑借靈活的步法和不懈的跑動,運用嫻熟的底線技術與對手周旋,一有機會就擊出大角度的回球置對手于死地,在男子網壇殺出了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
很多人都渴望成功,而成功的不二法門就是不斷努力。如果希望一勞永逸,淺嘗輒止,則很可能一事無成。看似緊鑼密鼓的工作挑戰,永不停歇的環境壓力,已在不知不覺間培養出你今日的諸般能力。
可見,人的潛力無窮,能否最大限度地挖掘這些潛能,關鍵在于是否善于強迫自己、經營自己。希望成功,就必須加倍努力。只有不懈努力,才會有豐厚的收獲。成功人士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他們比別人更努力。
世界上沒有一件有價值的東西可以不通過辛勤勞動而獲得。不吝惜自己汗水的人,也必將會有豐厚的收獲。一個成功者的成功之處就在于他總是比別人多付出一些,比別人多向前邁進一步。
上一篇:做自己喜歡的事,快樂很簡單
下一篇:勇敢點,去追求你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