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線
荀子《勸學》有言: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世界上不存在不打地基就可建造的空中樓閣,也不存在當翅膀不夠硬時就能展翅高飛的鳥。
做任何事情,之前的準備工作都是要做得很充足的,比如勤奮、刻苦、努力、量力而行,等等。人一時發(fā)奮靠蠻力,有時也能做出成績,但要保持長久卻不容易。很多成功者之所以事業(yè)有成就在于他們的努力是持之以恒的,是堅持不懈的。
有一位武林高手居住在山中。山外很多想習武的人都慕名找他。有一天,幾個人來到深山的時候,發(fā)現(xiàn)高手正從山谷里挑水。他挑得不多,兩只木桶里水都沒有裝滿。按他們的想象,高手應該能夠挑很大的桶,而且水也應挑得滿滿的。
他們不解地問:“師傅,你為什么不挑滿水,既然挑水,挑多些,難道非得一次次再去挑,這是什么道理?”
高手說:“挑水并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夠用,挑得量力而行。”高手從人群中拉了一個看上去膀大腰圓十分強壯的人,讓他重新去山谷打滿兩桶水。
那人挑得非常吃力,搖搖晃晃,沒走幾步,就跌倒在地,水全都灑了,膝蓋也碰破了。
高手扶起那個人,說:“山路崎嶇,走路平衡不好掌握。你看水灑了,豈不是還得回頭再打嗎?膝蓋破了,又影響走路,你還得注意走穩(wěn),再看看桶里留的水,不是比我剛才挑得還少嗎?”
那些人面面相覷,然后問:“那么師傅,請問具體挑多少,你怎么估計你挑的分量,又怎么估計夠用呢?”
高手笑道:“你們看這個桶。”
眾人看去,桶里劃了一條線。
高手說:“這條線是底線,水絕對不能高于這條線,高于這條線就超過了我的能力和需要。兩桶內(nèi)線下的水,正好夠我一天使用,多了就浪費了。水不能存留太多時日,會不新鮮,每天用每天打,水也干凈。我也能把挑水當作習武練習。還有這條線也是我輕松挑水的底線。起初我挑水還需要看這條線,挑的次數(shù)多了以后就不用看桶中線了,憑感覺就知道是多是少。這條線提醒我,凡事要盡力而為,要量力而行。”眾人又問:“那么底線應該定多低呢?”
高手說:“一般來說,看個人能力,我認為開始時起點越低越好,就像低的目標容易實現(xiàn),人的勇氣不容易受到挫傷,相反會培養(yǎng)起更大的興趣和熱情,長此以往,循序漸進,自然目標就會定高了,就像挑水,平地挑水是一種挑法,山路挑水是一種挑法。量力而行,會挑得合適、挑得穩(wěn)當。”
眾人聽罷,都暗暗佩服高手。從挑水看高手,再聽高手說挑水,就能想象出高手之所以成為高手的經(jīng)歷了。
是的,人做事不可急功近利,須一步一個腳印,一個目標完成再設立一個目標,以腳踏實地的態(tài)度,做事才可能取得成功。而好高騖遠,妄想一蹴而就,往往寸步難行,及至喪失信心。所以,凡事應該實事求是,量入為出,量體裁衣,否則會收到相反的效果。
在人生百味中,很多人都喜歡品嘗甜的味道,然而更多人嘗到的卻是苦味。這是因為人生更多是先苦后甜。人只有先嘗到了苦,再品嘗到甜時,才會更加珍惜。實際上,人的一生是在不斷失敗教訓中前進的,除非不做事,不行路,只要做事、行路,就會遭遇困難、坎坷。
人必須要品嘗了百般滋味,經(jīng)歷了千般磨難,才能坦然面對幸福。人要學會在小事上打好基礎,逐步積累做大事的經(jīng)驗。人生之路不是一馬平川,經(jīng)歷坎坷風雨是很正常的。
上一篇:《寬容是世界上最具神奇的力量》知取舍的人生智慧
下一篇:《開鎖》知取舍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