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當初的目標并堅持不懈地去追求
孔子曰:“君子立長志,小人常立志。”在生活中,有的人“立長志”,從小就樹立了遠大的理想,然后努力去實踐,不屈不撓地去實現它;而有的人卻“常立志”,一會兒有這樣的理想,一會兒卻又換成另一個目標,不努力實踐,不去實現,終究一事無成。對于“立長志”還是“常立志”,諸葛亮主張“志需堅毅”,即立下的志向需要堅實,而不是經常改變。同時,他把持之以恒看作成功的重要條件。
對自己立下的志向,曾國藩很執著,在他看來,一旦立志,就不能朝三暮四,也不能像墻頭的蘆葦隨風搖擺,而是要做到矢志不移,堅持自己的志向,隨著時間的逝去,自己肯定會有所作為。
曾國藩從軍之后,心中就懷揣著“臨訖授命”的志向,假如自己患病了,他就會憂心自己一下子病死在家中,違背了最初的志向,從而失信于天下人。所以,等到自己痊愈之后,他就變得更加堅定自己最初的志向,在他心中,已經有了殉國的念頭,愿戰死沙場。
但是,他對于自己一生的志向,是滿含自責意味的,這從他給子侄的信中可以看出:“余生平坐不恒之弊,萬事無成,德無成,業無成,已可深恥矣。等到辦理軍事,志向才最終確定,中間本志不變化,尤無恒之大者,用為內恥。”
在年輕的時候,曾國藩立志成為不同凡響的人物,成為“蛟龍”,后來,他辦理軍事,雖然干一番大事業的“志向”并沒改變,但他自己卻覺得從軍一事是對本志的改變,所以,心中比較自責。的確,無論在什么時候,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就必須樹立遠大的志向,而且,更為重要的是,貴在有恒,堅定當初的目標積極進取,堅持不懈地去追求,方能等到“守得云開見月明”之時。
剛剛大學畢業那會,小王滿懷壯志踏進了社會,經過了幾個月的奔波,她被一家公司錄用了。從小,小王就樹立了遠大的志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女強人,有自己的公司,有自己的房子,有自己的車子。怎耐,志向雖遠大,可從讀書到現在,似乎事業上進行得并不太順利。從小就十分好學的她,天資并不聰慧,憑著勤奮踏實,成績才略有起色,初中、高中,甚至大學都只考了個“普通”。如今所上班的這家公司,在小王看來不過也是普通。
內心失望的小王還是強忍了快要爆發情緒,希望這家公司能夠改變自己命運,實現自己兒時的夢想。可是,現實的殘酷還是緊接而來。在公司,小王只負責干一些雜活,諸如端茶遞水、打打文件、收發傳真,雖然,這樣的工作比較清閑,可小王自己并不滿足。她常常向同事抱怨:“我為什么不能受到重用呢?”抱怨完之后,她就開始大談自己的志向:“我將來要開個公司,在海邊買棟別墅,犒勞自己一輛車,那就是我夢寐以求的生活。”剛開始,同事還會安慰幾句,小王抱怨久了,同事也覺得生氣了,忍不住反問:“你覺得自己該重用,可是,你有什么能力讓上司來重用你?先看清楚了自己的能力,再說重用的事吧。而且,你說的那些志向,是志向嗎?說美夢差不多。”就這樣,小王在公司呆了好幾年了,還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職員,而那些所謂的志向如同空中樓閣。
約翰遜說:“人的理想志向往往和他的能力成正比。”在現實生活中,如果問到志向,有人會漫無邊際地說“我想開個公司”“我將來想買輛車”,可在現實里卻是一個入不敷出的普通上班族,每天幻想著不切實際的理想,其實,這根本不是志向,或者,恰當地說只能是美夢。因為,如果你沒有能夠正確地認知自己,分析自己,改變自己,你所立下的志向,不過是空中樓閣,永遠沒有辦法實現。
其實,說到“立志”,每個人都能侃侃而談,無非是我立下了什么樣的志向,現在達到了怎樣的目標。有的人一旦立下了遠大的志向,就不改變,朝著這個方向不斷地努力,哪怕用一生的時間來奮斗,他們也會堅持下來;有的人今天說“我先踏踏實實工作,存錢了做生意去”,明天說“大家都說公務員是鐵飯碗,我也考試去”,后天說“大學同學有的讀研究生,讀了研究生讀博士,我也自學考試去吧”,到了第四天,他還在思考自己到底立怎樣的志向。說到底,他就是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志向到底是什么,似乎什么都想去做,但什么都是口頭之說,無法投入真正的實踐之中。前者,貴在有恒,無論志向多么遠大,多么難以實現,對他來說,有恒心就就成功的希望;后者,純粹是拿“立志”當混日子的借口,他們一會想做這,一會想做那,最后,什么也沒有做成。
俗話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遠大的志向,更需要我們腳踏實地地追尋,如果總是好高騖遠,不懂得自知,那么,是很難達成自己的人生目標的。從小事做起,修身養性,不要大談虛妄之論。
上一篇:堅守己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下一篇:堅持下去,你會成為翱翔的雄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