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自己的人生,絕不人云亦云
要想有所作為,就必須完全消除需要得到贊許的心。它是精神上的死胡同,絕不會給你帶來任何益處。我們只有摒棄“別人會怎么樣說”的顧慮,才能樹立自信。太在意別人想法的人,容易失去自己的特色和個性,更沒辦法發揮自己的潛能。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只要人家有嘴巴,就會有意見和批評,所以,想快樂的人就不要太在意別人的批評。一個沒有主見的人,必定會被他人所擺布。跟著他人的腳步走,有時候確實可以起到明哲保身的作用,然而,你的人生也將永遠隸屬于他人。如果只會跟著他人的指揮棒走,就會失去想象力、創造力和進取心,同時也會失去自我生存的能力。
沒有了自我,一切的快樂都是虛偽的假象。即使他人批評你、否定你、攻擊你,也不代表你的自我受到否定,唯一能否定你的人,只有你自己。喜歡評頭品足的人很多,你隨時可能遇到譏笑和嘲諷,不要讓它左右你,該干的就干,而且力爭干得最好。別人說你不行不等于你就不行。能力可以培養,習慣可以改變,素質可以提高,成就可以創造。記住埃默森的話:“信心是成功的首要秘訣。”你的將來肯定會比過去更強。
總之,嘴巴是別人的,人生是自己的,習慣性被別人的嘴巴“虐待”的人,請用大腦想一想:“為什么我要當別人的嘴巴的奴隸?為什么要這么在意別人的想法呢?”
從前,有一位畫家想畫出一幅人人見了都喜歡的畫。畫完后,他拿到市場上去展出。畫旁放了一支筆,并附上說明:每一位觀賞者,如果認為此畫有欠佳之處,均可在畫中做上記號。晚上,畫家取回了畫,發現整個畫面都涂滿了記號——沒有一筆一畫不被指責。畫家十分不快,對這次嘗試深感失望。
畫家決定換一種方法試試。他又臨摹了一張同樣的畫拿到市場展出。可這一次,他要求每位觀賞者將其最為欣賞的妙筆都標上記號。當畫家再取回畫時,他發現畫面又被涂滿了記號——一幅曾處處被指責的畫,如今卻滿是贊美的標記。
“哦!”畫家不無感慨地說道,“我現在發現了一個奧妙,那就是:我們不管干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滿意就夠了;因為,在有些人看來很丑惡的東西,在另一些人眼里則恰恰是美好的。”
生活就是這樣,你不能企求盡善盡美、人人滿意。使一部分人滿意就足夠了,否則,你將無所適從。一旦尋求贊許成為一種需要,要做到實事求是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你非要受到夸獎不可,并常常作出這種表示,那么,無須多久,便不會再有人愿意與你坦誠相見。同樣,你也將無法明確地闡述自己在生活中的思想與感覺,你會為迎合他人的觀點與喜好而放棄自我價值。
人的許多不必要的煩惱,往往在于沒有把握好心靈這桿秤,把重要的事情看得太輕,把不重要的事情又看得太重。如果一個人能善于對生活轉化感受,把一些事情的意義、價值、利害在自我心理上作一種積極的轉換,換一種角度去調整生活,享受生活,他就能比別人活得輕松快樂一些。當挫折與不幸來臨時,他也能更快地從中解脫出來。
我們獲得的結果明顯地驗證了一個事實,即成功人士不依賴于他人的批評或認可去追求自己的事業或奮斗目標。他們不顧社會壓力,堅定不移地沿著自己的想法勇往直前;他們傾心于自己的摯愛,而不是投他人之所好;他們不會因一時一地的挫折而畏縮不前,也不會將差錯歸咎于別人,而是不屈不撓地追求事情的結果。做你自己,不要時時企求他人的指引,用你自己的眼睛看人生的風景,它會分外美麗。
一位成功學訓練專家在演講中講到自己的一個故事:有一天,我去拜會一位很有成就的朋友,閑聊中談起了命運。我問他: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命運?他說:當然有啦。我再問他:命運到底是怎么回事?既然有命運,奮斗還有什么用?他沒有立刻回答我的問題,而是笑著抓起我的左手說:“不妨我先來幫你看看手相,幫你算算命。”接下來,他就跟我講了一通命運線、愛情線、事業線等諸如此類的話。突然他對我說:“你先把手伸好,照我的樣子來做一個動作。”他的動作就是舉起他的左手,慢慢而且越來越緊地抓住拳頭。他問:“抓緊了沒有?”我有一些疑惑,但還是說:“抓緊了。”他又問:“那些命運線在哪里?”我說:“在我的手里啊。”他再次追問:“請問命運在哪里?”這時,我被當頭棒喝,恍然大悟:命運在自己的手里。這時他很平靜,繼續說道:“不管別人怎么跟你說,不管算命先生如何給你算命,請記住,命運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在別人的嘴里,這就是命運……”我就在那里靜靜地坐著,靜靜地幻想,只覺得心扉如清泉流過。
其實,每個人的命運都如同握在手中的小鳥,握在我們自己的手心。人的發展方向和生死成敗,完全取決于我們的人生態度。你只有積極進取,努力拼搏,才可能獲得滿意的結果。如果只是一味地等待機會,就如同躺在床上等待小鳥飛到你的手掌心,這樣的話,伴隨你的也只有一次次的失望,甚至是絕望。
況且,大千世界,蕓蕓眾生,天下何人不被說?每個人都少不了被別人評頭論足,這就是人生,是一種無可避免的現象。喊出屬于自己的聲音,走出屬于自己的道路,這就夠了,何必非要人理解?只有弱者才把渴求理解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在不被理解的情況下痛苦得無法自拔,從表面上看,這是在尋求“理解”,而實質上卻是在企求憐憫和同情。這樣的人,他們終日沉浸于觀察別人對自己的態度,無精打采、憂心忡忡、碌碌無為,這樣的人很難有屬于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路,因而,他們也很難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價值。
毫無疑問,我們只有摒棄“別人會怎么樣說”的顧慮,才能樹立自信,才能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要牢牢記住:你的最高仲裁者是你自己!不要因為盲目迎合別人而葬送了自己!
上一篇:按計劃行事,你的人生路更從容
下一篇:探秘自我,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