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整體學習的技巧
很多孩子之所以在學習方面效率很低,也常常感到非常困惑,是因為他們沒有掌握學習的方法,更不曾把握學習的技巧。很多孩子在不知不覺間就會把很多知識割裂開來看待,如對于學校里的幾門課程,他們從未想過融會貫通,而是覺得歷史就是歷史,語文就是語文,地理就是地理,物理就是物理,化學就是化學,而英語則更是作為舶來品被孤立地看待。實際上,這些學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果能夠把它們作為一個整體去看待,就能發現它們之間的關系,也可以對于它們進行整體性學習和把握。
斯科特·楊是一個非常神奇的人,他只用了一年的時間就自學了33門課程,平均下來,他只需要用一個半星期就能自學完一門課程,這個速度簡直讓人感到震驚和難以相信。實際上,斯科特·楊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他掌握了整體性學習的方法,從而不是學完33門課程,而是學完了MTL計算機的整個課程。當把33門課程當成一門課程來看待時,其間的學習量就會減少,因為相互關聯的知識點更容易聯系起來整體記憶,而且因為各門知識聯系緊密,所以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也就復習了舊知識,如此如同滾雪球一樣不斷向前滾動,很快就會對整個的知識體系都有大概的了解,然后在主干的基礎上不斷地填充知識,構建細節,為此學習會進展很快。
具體而言,要想把握整體學習的技巧,就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對學習的內容有整體的認知,建立學習的結構。所謂結構,顧名思義就是一系列聯系緊密的知識。眾所周知在建造高樓之前要打地基,這些聯系緊密的基礎知識就是學習的地基,基礎足夠牢固,建造高樓大廈才能更加快速。反之,如果基礎都沒有打牢,導致各種知識如同一盤散沙呈現,那么,想要學習和記憶,就會難度極大,學習的工作量也會加大。其次,要形成知識的模型。顯而易見,模型比起平面的結構有了立體性,也更加精練。只有先建立知識的模型,我們才能快速掌握簡化之后的知識結構,才可以對各門學科之間進行更加深入的關聯。這就像是建造一個城市,城市會有幾個中心,要想了解這個城市,我們要先把握這幾個中心,才能在聯結中心之后對于整體學習有更好的把握和深入的了解。最后,在建立城市中心之后,我們為了擴大城市的規模,還要在各個中心之間建立高速路,從而起到快速運輸的作用。知識的中心之間也需要這樣的高速路,這樣才能在各個中心之間快速傳遞知識,從而讓知識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這樣一來,即使面對再復雜龐大的知識結構,也可以將其聯系起來,令其彼此之間產生互動,發生關聯,從而掌握整體性學習的技巧,把原本看似零碎和混亂的知識串聯起來,使之成為一個整體,那就是知識的體系。
當然,整體性學習并沒有一定之規的順序,而是可以根據不斷的進步和成長調整順序。在整體性學習中,每一個步驟都至關重要,缺一不可,為此我們要重視每一個步驟,而不要隨隨便便就看輕一個步驟,否則,就像拼圖一樣,少了一個步驟就會變成一片空白,這當然不利于學習的推進,也不利于自身的成長。
從收集和接收知識,到理解和消化知識,再到整合知識,重新把知識形成一個新的體系,這期間要經歷很多個步驟,也需要我們對于知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當發現知識結構的某一個環節很薄弱的時候,還要通過測驗的方式查漏補缺。正是因為如此,學校里才會時不時地就對孩子們進行測試,從而檢測孩子們在學習方面有哪些疏漏。自己讀書學習,也同樣要經過這樣的過程,才能最終全面掌握知識,把知識內化成為自己的,從而再拓展和生發。
從總體來說,要想掌握整體性學習的技巧,就要做到以上幾點,此外在閱讀的過程中還要非常用心,快速理解和轉化知識,也要在各個知識之間建立緊密的聯系,這樣才能整體性地掌握和構建學習體系,并讓學習事半功倍。
上一篇:打開心靈的另一扇窗
下一篇:把自己逼到懸崖,成就更偉大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