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掉虛榮的外衣
寧愿因你的所作所為被懷恨,也不要以不實際的虛名而受愛戴。
——紀德
愛好虛榮的人,把一件富麗的外衣遮掩著一件丑陋的內衣。
——莎士比亞
虛榮心很難說是一種惡行,然而一切惡行都圍繞虛榮心而生,都不過是滿足虛榮心的手段。
——柏格森
從前,有一只椋鳥,它繼承了祖先們“口技演員”的天賦,成為了森林里著名的小歌手,每當它唱歌的時候,森林里的動物們都停下來,靜靜地聆聽這美妙的歌聲。
椋鳥很開心,每天都盡情地歌唱。但是不久,森林里來了一只夜鶯,每天夜里,動物們都在它動聽的聲音中入睡,直到新一天的陽光到來。漸漸地,大家都不再夸獎椋鳥的歌聲,而是轉而贊美夜鶯的美妙歌喉。
椋鳥很傷心,同時下定決心,一定要向夜鶯發起挑戰,它不相信自己的嗓音不如夜鶯。
椋鳥真的學起了夜鶯,但是它的技巧卻不成熟,唱出來的聲音不是像貓叫,就是像羊叫,有時候甚至是發出“吱吱呀呀”的噪音。動物們聽著這日夜不停的聲音,實在受不了,于是搖搖頭,結伴離開了這片森林,徒留下身后還在“吱吱呀呀”叫個不停的椋鳥。
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一只椋鳥,它的名字就叫虛榮。有時候,我們一不小心,它就鉆了出來,炫耀著自己的智慧,最后也落得如故事中椋鳥一樣的下場。而只要我們小心謹慎,那么它就永遠停在我們心底的最深處。
虛榮,不僅會使自我評價失衡,而且有時候也會使原本已經擁有的成果付諸東流。
從前有個獵人,每天都扛著獵槍出去打獵,天黑了才回來,卻每次都是兩手空空。他的妻子很生氣,就對他說:“你還是不要去打獵了,老老實實種地吧,看你這么久了,連只兔子都打不到。”
獵人很不服氣,扭頭沖老婆喊道:“哼,我今天就出去給你打一只兔子回來!”
妻子不屑地說:“這話我聽了足有一千遍了,你要是能打到兔子,母豬都能上樹了。”說完就走出家門,沒答理身后怒目而視的丈夫。
獵人很生氣,扛著獵槍就出門了,心想今天一定要打到一只兔子,在妻子面前揚眉吐氣一番。也算是老天垂青,獵人走著走著,就聽到“撲通”一聲,再一看,竟然是一只兔子掉進了前面的枯井里。獵人很高興,跳進了枯井,捉住了兔子。
他用繩子拴住兔子往回走,高興地想妻子這次一定不會罵他了。忽然,他醒悟過來,這可不是他“打”到的兔子,是“捉”到的,妻子還是會笑話他的,不如給兔子補上一槍吧。就這樣,他把兔子拴在樹上,然后端起了獵槍。“咚!”槍響了,再一看,兔子跑掉了。
原來可憐的獵人,打中的不是兔子的腦袋,而是拴兔子的繩子。
就這樣,他強烈的虛榮心,又一次讓他與獵物無緣。
1976年的12月,祖籍山東的一位物理學家因為發現粒子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就是——丁肇中。在頒獎典禮上,本是生于美國,擁有美國國籍的他,卻堅持用漢語發言。他的舉動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成為當時令所有中國人感動的事件。
轉眼到了2004年,丁肇中受南京某大學的邀請到學校作報告。報告會上,很多在校的學生紛紛向這位科學史上的巨匠提問,他們的交流一直在良好的氛圍下進行著,面對大多數同學的提問,丁肇中都認真回答著。
他態度認真,很多同學被激發起興趣,其中一個同學問他:“您覺得,人類在太空能否找到暗物質和反物質?”丁肇中回答:“不知道。”另一位同學又問道:“您覺得,您一直以來從事的科學實驗有什么經濟價值么?”丁肇中認真地回答:“不知道。”
又一位同學站起來問:“您能談一下未來20年物理學的發展方向嗎?”
丁肇中神情自然卻十分認真地再次回答:“不知道。”
他曾經對物理學作出了跨時代的巨大貢獻,可是竟然在報告中連續回答了三個“不知道”,這時,報告廳里沒有人再進行提問,現場的熱鬧氛圍突然變得安靜。頃刻后,報告廳的每個角落都爆發出響亮的掌聲。掌聲持續很久,很久。
三個問題,同樣的回答——不知道。類似的問題,即使在普通的研討會中都能聽得到,因為這實在不算是高深的問題,也不是古怪的問題。可是為什么他會用“不知道”來回答呢?
在那些敬仰他的人眼中,無論他的回答是隨便的敷衍還是搪塞,對聽眾而言,都無疑是金科玉律,有很重的分量。可是,就是因為丁肇中的求真務實,他的“不知道”,才讓人聽到了一個做人的準確答案——謙虛。
殊不知,虛榮心腐蝕了人的正常心理,破壞了人的健康情緒,成為了人們心靈中的一個“毒瘤”,使人變得孤獨而怪僻。脫掉虛榮的外衣,你的心靈就會多一分平和,少一分浮躁,你就能夠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為從容、堅定。
心靈感悟
虛榮,是一種表面的光彩,“打腫臉充胖子”是虛榮心的典型表現。實事求是,不弄虛作假,不追求虛妄的名聲榮譽,我們才能擁有心靈的澄明清澈,我們才能擁有人生的從容淡定。
上一篇:聰明的放棄
下一篇:自以為是最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