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熱忱一點,帶給別人正能量
有人說,和陽光的人在一起,心里就不會晦暗;和快樂的人在一起,嘴角就常帶微笑;和進取的人在一起,行動就不會落后;和大方的人在一起,處事就不小氣;和睿智的人在一起,遇事就不迷茫;和聰明的人在一起,做事就變機敏。上述這些人就是有正能量的人,他們總是能用自己的正能量感染別人。
感染,詞典中一解是“受到感染”,另一說是“通過語言或行為引起別人相同的思想感情”。在生活中,我們的情緒、精神面貌等總會在經(jīng)意和不經(jīng)意中影響著他人的生活。而不難理解,人們都愿意接受那些正面的情緒和能量,而不愿與那些消極頹廢者交往。因此,如果我們能積極熱忱一點,帶給別人以正能量,那么,自然也會得到他人的青睞。
中國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曾在廣州廣東大學(xué),即現(xiàn)在的中山大學(xué)做演講。
那次演講的禮堂空氣流通不大好,加上聽眾很多,所以有些人精神不大好,聽得昏昏欲睡。為了改善一下當時的聽講氣氛,孫中山先生為大家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曾經(jīng)有一個搬運工人,一心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于是,他買了一張馬票,但他不知道藏在什么地方,思前想后,便藏在了隨身攜帶的一根竹竿里,并記下了馬票號碼。開獎后,他發(fā)現(xiàn)自己就是巨額馬票獎的獲得者,高興得欣喜若狂,便把自己的手上的竹竿扔到海里了。因為他以為從今以后就不用再靠這支竹竿生活了。直到問及領(lǐng)獎手續(xù),知道要憑票到指定銀行取款時,他才想起馬票放在竹竿里,便拼命跑到海邊去,可是,那個竹竿早不知去向了。
講完這個故事,聽眾中間躁動起來了,他們議論紛紛,笑聲、嘆息聲四起,結(jié)果會場的氣氛活躍了,聽眾的精神振奮了。
于是,孫中山先生抓住時機,緊接著說,“對于我和大家,民族主義這根竹杠,千萬不要丟啊!”由此很自然地將話題引回到原有話題的軌道上。
故事中,孫中山就很善于調(diào)動聽眾的情緒,當大家昏昏欲睡時,他通過一個巧妙的故事,將大家的關(guān)注點重新帶到他要演講的問題——民族主義上。
實驗表明,人們在相互交流接觸時,一個人的情緒會通過手勢、語言、眼神等方式傳遞給他人。我們?nèi)绻馨矒釀e人的情緒,將自己的快樂傳播給他人,于人于己,都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我們都知道,現(xiàn)代社會,無論是誰,都不是生活在封閉的環(huán)境中,我們都必須與人交往。接觸,必然會產(chǎn)生情緒,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情緒,都會對人際關(guān)系產(chǎn)生作用。因此,我們發(fā)現(xiàn),那些人緣好的人通常都有一個本領(lǐng),當他發(fā)現(xiàn)對方情緒不好時,他會充當心靈的慰藉者,幫他排除內(nèi)心的痛苦和憂慮。而當這種消極情緒被排解后,很多因情緒而引發(fā)的問題也就自然而然地解決了。那么,生活中的人們,你是否能帶給周圍的人好情緒呢?我們再來看下面一個故事:
這天,正在上班的老王,接到學(xué)校老師的電話,原來,兒子違紀了,他知道兒子有隔著很遠的距離向廢紙簍內(nèi)投雜物的習(xí)慣,即使看到垃圾散落其外也置之不理。原來兒子在學(xué)校也是這樣,亂丟亂扔是學(xué)校三令五申反對的不良習(xí)慣,也是班級公約明文禁止的違規(guī)行為。對此,老王很生氣,準備晚上回家后好好教育兒子。
晚上,老王把兒子叫到書房的時候,兒子是一副誠惶誠恐的模樣,想來他已經(jīng)知道爸爸找他所為何事,似乎也做好了接受急風暴雨式“批斗”的心理準備。老王這時候突然想到一個問題,一旦孩子處于這種高度“防范”的狀態(tài),任何不理智的手段和方法,不僅無法收到預(yù)期的教育效果,甚至可能引發(fā)對立和對抗。換一種教育方式,說不定會出奇制勝,他很想試一試。
于是,他故作隨意的樣子問他:“你是不是比較喜歡打籃球?”兒子聽了一怔,繼而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說:“還行,但球技不怎么樣。”
“是嗎?所以你就想借助一切機會來練習(xí)自己的投籃?”
聽爸爸這么一說,本來已經(jīng)滿臉通紅的兒子愈發(fā)顯得局促不安了。最終的結(jié)果是,他不但承認了自己亂丟亂扔的錯誤,而且真誠地表示要努力對其加以改正。一次本當“秋風掃落葉”般的教育,卻以幽默的方式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教育效果,老王深以為幸。自打這次之后,他與兒子的關(guān)系更進一步了,因為孩子認為,他的父親很理解他。
這則故事中,老王就是個善于調(diào)適他人心情的人,幾句簡單的話,不僅讓孩子接受了教育,還拉近了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同樣,我們的生活中,總有一些善解人意的人,無論周圍的親人還是朋友心情不順,他都能以敏銳的眼光在第一時間內(nèi)洞察出來,并能以體諒的心情安慰、關(guān)懷他們,讓他們重新恢復(fù)到平靜的狀態(tài)。因此,如果我們也能有這樣的能力,那么,我們必定也能成為受人歡迎的人。
那么,我們該怎樣擁有這種正能量呢?
1.先讓你自己變得快樂起來
每天早上起床時,你都可以這樣暗示自己:“今天將是美好的一天!”并讓這個自我激勵深入到潛意識中去。當你在奮斗過程中精神不振的時候,這樣的潛意識就會引導(dǎo)你采取熱情的行動,變消極為積極,煥發(fā)奮斗的活力。
2.積極參與社會交往
一個交際范圍廣的人,閱歷才會豐富,才能產(chǎn)生積極的情緒體驗,積極的情緒體驗又會使人們更積極地與人交往,更好地適應(yīng)環(huán)境、應(yīng)對突發(fā)事件,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
3.表達你的熱情
冷漠的態(tài)度無法感染他人。熱情與快樂是一對連體嬰兒。對方在感受到你的熱情時,自然也就對你敞開了心扉,也會逐漸感染你傳達給他的情緒。
人生苦短,人們都愿意快樂、積極地生活,因此,我們應(yīng)該做的是帶著笑臉工作,帶著笑臉社交,微笑面對朋友,用開心和快樂去感染家人,感染同事,感染朋友,從而盡情享受生活的甜蜜與溫馨。遠離一切不快情緒的感染,給家人一份快樂,給同事一份快樂,給社會一份快樂……我們的生活將會陽光燦爛。
4.陪同他人參與愉快的生活體驗
因為增加令人愉快的體驗,可以改善消極情緒狀態(tài)。這樣,即使偶爾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也會迅速忘記。為此,你可以陪同他人參與一些積極的社會活動,比如,旅游、唱歌等。
總之,一個能帶給他人快樂的人,必定是個心智成熟、理智的人,也必定是個情商高的人,同時,也必定具備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這也是他們?nèi)松飞弦还P寶貴的財富。
上一篇:瞻前顧后,只會一事無成
下一篇:負面情緒,會讓你步入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