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究邏輯順序,提高言語層次感
當眾說話時,語言表達需要有層次,這樣所說的話才容易被聽眾把握。我們在交流思想、介紹情況、陳述觀點、發表意見時,為了使聽眾可以快速了解自己的說話意圖,領會主旨,往往需要有層次的語言表達方式。說話有層次,有道理,有概括性,這樣的說話所產生的是一目了然的效果,聽眾自然更容易把握其中的內容。在說話中,我們要提綱契領地把問題的本質特征表露出來,達到“片言以居要,一目能傳神”的效果。此外,在語言表達過程中,要善于將所表達的東西區分開,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先說的,哪些是需要留到后面說的,這些問題都需要認真考慮,以此才能讓自己的語言表達更有層次感。
說話有層次感,也就是將你所說的內容按主次順序、邏輯順序清楚地展現在聽眾面前。有的人說話不分輕重,他們先挑不重要的說,說了半天才開始切入正題,這會讓聽眾產生錯覺,從而誤將前面洋洋灑灑說了大半天的內容當作主要的,而將后面的當作次要的,這樣一來,就曲解了說話者本來的目的。
當眾說話時,如何讓自己的語言表達更有層次感呢?
1.說話需要按主次順序而來
通常人們說話都是先說重要的,再說次要的,這樣的說話,聽眾聽了就會很清楚所傳達的信息到底是什么。因此,當眾說話也需要按照這個順序,千萬不能顛倒,否則會讓你的說話如同一盤散沙,聽眾也分不清楚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
2.邏輯分明,多用連接詞
當我們在說到一個問題的時候,需要多用一些連接詞,如“首先要樹立遠大而崇高的理想,其次要制訂明確而實際的目標”,明確先說什么,后說什么,體現較強的邏輯性,使整個語言表達過程層次分明。
上一篇:營造氛圍,用激情調動聽眾的熱情
下一篇:講話前做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