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 堅持的結果就是成功——蔡戈尼效應
蔡戈尼的試驗
心理學家蔡戈尼將138個兒童分為甲乙兩組。讓他們同時演算相同的并不十分困難的數學題。其中甲組一直演算完畢,而在乙組演算中途,突然下令停止。然后讓兩組分別回憶演算的題目。結果乙組記憶成績明顯優于甲組。也就是未完成工作的人,記憶的比已經完成工作的人更清楚。
原因何在
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人們在面對問題時,都有一種內在的驅動力,要圓滿地完成工作。盡管全神貫注,一旦解開了就會松懈不再在意,因而很快忘記。而對解不開或尚未解開的問題,則要想盡一切辦法去解開它,因而一直潛藏在大腦里。
“蔡戈尼效應”
人們天生有一種辦事有始有終的驅動力,人們之所以會忘記已完成的工作,是因為欲完成的動機已經得到滿足;如果工作尚未完成,這同一動機便使他對此留下深刻印象。這種解答未遂的問題深刻地留存記憶中的心態就是“蔡戈尼效應”。
一段佳話
關于這種心理,曾有過這樣一段佳話:一位愛睡懶覺的大作曲家的妻子為使丈夫起床,便在鋼琴上彈出一組樂句的頭三個和弦。作曲家聽了之后,輾轉反側,終于不得不爬起來,彈完最后一個和弦。趨合心理逼使他在鋼琴上完成他在腦中早已完成的樂句。
堅持讓人生出彩
人的一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從“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到“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再到“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都應該堅持,堅持生命的困惑、領悟和真諦。只有如此,在你到暮年的時候,細細回想起來,才會覺得沒有虛度曾經美好的年華,才會覺得自己的整個生命都充滿價值。
“水滴石穿,繩鋸木斷”
對大多數人來說,蔡戈尼效應是推動我們完成工作的重要驅動力。我們要善于運用這種效應,促使自己做事善始善終,堅持到底。因為再大的成功,都是由小的努力長期不懈積累而成的。“水滴石穿,繩鋸木斷”,功到自然成。成功之前難免有失敗,然而只要能克服困難,堅持不懈地努力,那么,成功就在眼前。
讀故事,懂心理——小球推動大球
一位久負盛譽的企業家在告別職業生涯之際,應多人要求,這位老者公開講了自己一生取得多項成就的奧秘。
會場座無虛席,奇怪的卻是,在前方的舞臺上,吊了一個大鐵球。觀眾們都莫名其妙,這時,兩位工作人員抬了一個大鐵錘,放在老者的面前。老者請兩位身強力壯的年輕人上來,讓他們用這個大鐵錘,去敲打那個吊著的鐵球,把它蕩起來。
一個年輕人搶著上來,掄起大錘,全力向那吊著的鐵球砸去,可是那鐵球動一動也不動。另一個人接過大鐵錘把吊球打得叮當響,可是鐵球仍舊一動不動。
觀眾們都以為那個鐵球肯定動不了。這時,老人從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個小錘,認真地面對著那個巨大的鐵球,用小錘對著鐵球“咚”敲了一下。然后停頓一下,再敲一下。人們奇怪地看著,老人就那樣敲一下,然后停頓一下,就這樣持續地做。
十分鐘過去了,二十分鐘過去了,會場開始騷動。老人仍然不理不睬,一小錘一停地工作著。大概在老人進行到四十分鐘的時候,坐在前面的一個婦女突然尖叫一聲:“球動了!”剎時間會場立即鴉雀無聲,人們聚精會神地看著那個鐵球。那球以很小的擺度動了起來,不仔細看很難察覺。吊球在老人一錘一錘的敲打中越蕩越高,它拉動著那個鐵架子“哐、哐”作響,它的巨大威力強烈地震撼著在場的每一個人。終于場上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在掌聲中,老人轉過身來,慢慢地把那把小錘揣進兜里。
成功就這么簡單,專注于自己的興趣和工作,持之以恒,就可以做出大名堂。
當你遇到阻礙時,千萬不要輕易放棄,只要方法正確,堅持下去,勝利一定屬于你。
上一篇:在困境中崛起,獲得更大的力量——跨欄定律
下一篇:處理好心情,才能做好事情——樂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