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染料的開端
威廉·亨利·帕金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著名的化學家。他14歲進入英國皇家化學學校學習。威廉·亨利·帕金天資聰穎,學習勤奮,很快得到校長霍夫曼的垂青,不到一年即以學生的身份被任命為實驗室助手。
校長霍夫曼對煤焦油作過研究,知道煤焦油中含“苯”的物質可以制造出一種叫做“苯胺”的新物質。他想繼續通過研究,在實驗室里人工合成各式各樣的天然物質。他間或向得意門生帕金講起他的夙愿。帕金受到老師的影響,也想自己動手合成一些物質。
帕金最初是想通過實驗室人工合成奎寧,奎寧是從南美產的金雞納樹的樹皮中提煉出來的,是治瘧疾的特效藥,療效很好,在歐洲不易買到,價格也十分昂貴。倘能人工合成,則不但能造福人類,發明人也必然因此發財致富。帕金利用1856年的復活節假日在家里的屋頂實驗室中開始了奎寧合成的研究。
從煤焦油里提煉出來的物質中,有幾種的化學結構與奎寧的化學結構相近,所以帕金就對它們進行各種化學處理,想使它們變成與奎寧類似的物質。但是無論怎樣處理,都沒有成功。最后,他選用霍夫曼用苯制成的苯胺作原料,在其中加入重鉻酸鉀使其氧化,這時產生了黑色的骯臟沉淀物。因為奎寧是白色粉末,一看就知道生成物決不可能是同一物質。
要是一般的化學家,恐怕就會因希望落空而搖頭嘆氣,趕緊把令人心煩的骯臟沉淀物倒了。然而細心的帕金為了弄清這種黑色沉淀物的成分,他繼續研究下去。
帕金將這種黑色沉淀物溶解于酒精。令人驚奇的是溶液呈現出鮮艷的紫色。將綢子浸泡在這種溶液里,綢子也就染上這種紫色。用肥皂清洗,再讓太陽曝曬10多天,紫色絲毫不褪,色調鮮艷如初。
“這種物質說不定可用作衣服的染料呢!”帕金想道??墒撬麑θ玖弦粺o所知,于是他給英國當時最大的染料公司——帕斯地方的皮拉茲公司寫了一封信,并附上染了色的綢子樣品。不到一個月,回信來了,信中對年僅18歲的帕金所發現的這種染料給予了很高贊譽。帕金高興極了,他申請了這種新穎紫色染料的專利。同時,他中途輟學,全力進行對自己發現的這種染料的開發生產工作。
帕金給他的染料取名叫“mouve”。而淡紫色在法語中也叫“mouve”,并且淡紫色服裝恰巧在法國、英國時髦起來。這樣一來帕金的“mouve”牌染料生產供不應求,這位年方20多歲的青年發明家發了大財。
從生產“mouve”染料開始,用煤焦油作原料的人造染料工業得到了迅速發展,人造染料很快就取代了木蘭、茜草之類的天然染料。這還為現在的塑料、化纖等合成化學工業拉開了序幕。所有這一切若說是起因于帕金的偶然發現,也是言不為過的。
上一篇:九方皋相馬
下一篇:從逃學到勤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