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拉姆塞——氡的最早發現者
威廉·拉姆塞簡介
諾貝爾得獎者小簡介
姓名:威廉·拉姆塞(WilliamRamsay)
出生年代:1852-1916
職稱:英國化學家
國家:英國
個人情況:1870年,拉姆塞到德國海德堡大學學習,在著名的實驗化學家羅伯特·本生教授那里學習分析化學。本生很賞識這位青年人的才華和刻苦精神,不到一年就寫信給蒂賓根大學有機化學教授魯道夫·費迪克,把拉姆塞介紹到他那里學習。1872年他以《甲苯和硝基苯甲酸》的論文獲得博士學位,那一年他只有20歲。拉姆塞獲得博士學位后,先后在安德遜學院、格拉斯哥大學、布里斯托爾學院工作,1887年轉到倫敦大學任化學教授。因發現氦、氖、氬、氙、氡等氣態惰性元素,并確定了它們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而獲得1904年諾貝爾化學獎。1912年年60歲的拉姆塞退休了,但他仍然在自建的小型化學實驗室內工作,直到1916年去世為止。
威廉·拉姆塞成功的故事——勤奮好學
多看、多學、多試驗,如取得成果,絕不炫耀。學習和研究中要頑強努力,一個人如果怕費時、怕費事,則將一事無成。
——威廉·拉姆塞
拉姆塞生于蘇格蘭的格拉斯哥市,父親是個土木工程師,生活還算比較寬裕。父親40多歲才結婚,拉姆塞又是獨生子,父母對他非常喜愛。接姆塞的祖父曾開了一家祖傳的洗染店,盡管他父親已經放棄經營這家洗染店,但是拉姆塞還是從祖父那里知道了許多關于化學的知識。后來他從事化學研究,很可能就是在幼年時播下的種子。
因為拉姆塞是家里的獨生子,所以父母把精力幾乎都花在了他一個人的身上。幼年的他興趣廣泛,不但聰明,還比較勤奮,所以他在很多方面都才華出眾。因此很多親朋好友對他的發展前途有種種推測。當人們看見他小提琴拉得好就認為當一個小提琴手最合適;當得知他通曉好幾國語言時,就認為當一個外交家一定非常出色。不過他也很喜歡踢足球,因為足球是勇敢者的運動,在激烈的對抗中,最能表現出人的勇氣和風度。但是一次意外小事改變了拉姆塞的愛好。拉姆塞在一次足球比賽中因摔倒而被送進了醫院。拉姆塞傷了腿,需要靜養,躺在床上無事可做,心中怪悶得慌。恰巧身邊有一本英國化學教授格雷厄姆寫的化學常識書。開始拉姆塞不過是隨便翻翻解悶消遣。誰知,一讀起來,就被書中的內容所吸引,愛不釋手。特別是書中有關焰火的制作方法更是引起了拉姆塞的興趣。傷愈出院之后,拉姆塞不能再踢足球了,他也不再做足球明星的夢了,因為他有了新的方向,要做一個化學家。
就是因為這份好學和興趣的心態,當發現元素氦、氬以后,他便開始在自己開拓的領域中繼續深入研究。緊隨著堅定信心的是艱巨的勞動。拉姆塞繼續的實驗多虧得到特拉弗斯·瑞利的幫助,這位學生兼助手有著十分高超的實驗技能和充沛的精力。他們每天都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的工作,為此他們常常工作到深夜而忘記時間。有一次,特拉弗斯竟把第二天他自己要舉行的博士論文答辯都忘得一干二凈。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拉姆塞師徒倆艱辛地處理了120噸的液態空氣,找到了預言的三種惰性氣體元素,使零族元素發展為五種,從而進一步完善了元素周期表。在化學史上寫下了極為光輝的一頁。190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瑞利,同時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拉姆塞。同年的兩項諾貝爾獎紀念同一項偉大的發現,可見發現惰性氣體元素的重要意義。
拉姆塞在1916年7月23日病逝,享年64歲。著名科學家威廉·湯姆生在評述拉姆塞一生的偉大發現時指出:“大部分學者認為科學的想象力更勝于精確的量度。其實,瑞利和拉姆塞的工作證明:一切科學上的偉大發現,幾乎完全來自精確的量度和從大量偽數字中明察秋毫。拉姆塞的理論思維能力與動手能力都很強,他把發現的氦、氖、氬、氪和氙等氣體,作為一族,完整地插入了化學元素周期表中,使化學元素周期表更加完善,他的這一工作,比每一個單獨元素的發現都更為重要。”然而,這些成就的取得卻是與他勤奮好學的精神分不開的。
教育啟迪
古今中外,凡有杰出成就的學者大家,無一不是勤奮好學、博覽群書者。中華民族推崇的人生理想,是追求有所作為;看重的立身之本是真才實學;認定的成才之路是發憤學習。“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活到老,學到老”、“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等,重視讀書、勤奮好學,已成為中國人世代相傳的優良傳統。
親愛的青少年朋友,古有“囊螢映雪”、“鑿壁偷光”,更有“頭懸梁、錐刺股”的做法。今天我們的學習環境和條件是多么的優越,我們成功的道路已比古時平坦很多,那么就讓我們也拿出他們的那種拼搏精神、好學精神、不畏苦難的精神,來攀登那屬于自己的知識高峰吧!因為,勤奮努力是成功的根本。
上一篇:奧罕·帕慕克——文學上的公認大師
下一篇:居里夫人——鐳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