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有底線,不探聽別人隱私
我們都聽過這句西方諺語:“好奇害死貓”。人類天生就是一種好奇的動物,特別是女人,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還有的女人將好奇發揮到了極致,好打聽別人的隱私,津津樂道地傳播小道消息,并且無師自通地添油加醋,第一個人聽見的是耗子,但到了最后一個人的耳朵里就變成了大象。或許有的女人會說,好奇并沒有什么不好,如果不是因為好奇,人類怎么能取得現如今的成績?怎么能夠有阿姆斯特朗成功地登月,弗洛伊德深入地挖掘人們的心靈?不得不說,好奇的確是人類前進的強大動力,甚至擁有一顆好奇心,生活才會變得更有情趣。然而,同樣必須承認的是,在很多時候,好奇是不合時宜的,太多的好奇,甚至會釀成意想不到的惡果。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很復雜,也很敏感,特別是在辦公室這種場合,幾個女人在一起就能閑聊起來。有時說到某個人時,還會扯出一大串人家的私事。在這種時候,很多把持不住的女人,就會附和著說起某人的私人問題來,有時候這種交談會被添油加醋地傳到那個同事的耳朵里,你們的關系恐怕要蒙上一層陰影。
多談工作,少談家事。
小華在一家外資企業上班,看起來她沒有關系特別近的同事,但是跟大家的關系也并不緊張。只要是工作上的事情,小華都是侃侃而談。而到了午餐時間或在班車上的時候,她就變成了沉默寡言的人。其他同事都在津津有味地談論老公、孩子、朋友、聚會,她卻只做局外人,從不參與進來。在公司兩年多,很多同事的家事成了大家的討論話題,而小華的家庭在同事眼中卻一直保持著神秘,同事甚至連她家所在的位置都不清楚。
應該說,小華的做法是可取的。同事之間盡量不要談及自己的私事,最好只談工作,不涉及其他。身在職場,身不由己。要學會像小華一樣將自己的圈子分得非常清楚:私人朋友、同事、親友、客戶,在不同的人面前,要說不同的話,扮演不同的角色,不跟同事說太多自己的私事。
不要探聽同事的隱私
辦公室里,不要凡事都問,也不要談論那些涉及同事隱私的問題。有些女人無事不問,她們最喜歡探問別人的私事及秘密新聞。這些女人有時是為了增加談資,有時僅僅是為滿足好奇心,即使與自己無關的事,仍然喜歡刨根問底。
如今的女人,很多到了一定的年齡還沒有結婚。沒有結婚的適齡男女,經常會被同事,尤其是年齡稍長一些的同事問道,“你怎么還不結婚?”、“什么時候請喝喜酒啊?”其實結沒結婚完全是個人問題,再好的同事也不必表現出“極度關心”的樣子。還有一些好事者,還會偷偷去打聽“她條件也不錯,怎么還不結婚?是不是有什么問題?”這種問題很容易傷及對方的自尊,被當事人知道了肯定會影響同事關系。
像這種不該問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女性的年齡和婚姻。女人最忌諱別人問她的年齡,在西方,問女性的年齡被視為不尊重女性、不懂禮貌的表現。每個人都有一種維護自己內心秘密的本能,遇到別人不得體的詢問,就可能產生逆反心理。當得知別人在探聽自己的私事時,一般人會反感甚至大動肝火。
探聽他人私事的女人是淺薄庸俗的。試想,一個喋喋不休好探問別人私事的女人,怎么可能獲得真正的朋友。同事之間,有很多話題是不適宜談論的。比如,你哪年出生的?你這個月發了多少工資?你為什么還不結婚?你是不是在外面有份兼職?
在你打算問同事某個問題的時候,你最好先在腦中過一遍,看這個問題是否會涉及對方的個人隱私。如果不涉及,盡可以問;如果涉及了,要盡可能地避免。這樣對方不僅會樂意接受你,還會因你得體的問話而對你產生好感,為繼續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礎。
當然,也許有的女人并無惡意,只是為了滿足個人的好奇心而喜歡對同事刨根問底。實際上,辦公室里有些問題是不宜刨根問底的。比方說,你問對方住在哪里,若對方回答說“在北五環”或“東四環”,那你就不宜再問下去了。如果對方愿意讓你知道,他一定會主動地說出具體位置,而且還會加上“有空過去玩吧”之類的話。此外,在問其他類似問題時,你也要注意掌握問話尺度,要懂得適可而止。
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交往中,我們所接觸到的人,都希望保護好自己的隱私,內心那些不足為外人道的秘密,怎么也不愿意讓外人知道。探聽他人私事不符合職場禮儀的要求,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可是辦公室里卻無法避免樂于此道的人,一些好事者總是喜歡探聽他人的私事,甚至以傳播他人私事為樂趣。要想在職場上站穩腳跟,你一定要遠離這樣的女人,更不要做這種女人。
西方有這么一句諺語:“擅自偷聽或公開朋友的秘密,你將失去這個朋友。”既然是別人的隱私,最好不要知道,一旦知道了,就應該讓它爛在肚子里,切不可讓它從你的口中流出。這不僅是對他人的尊重,同時也是一種明哲保身之道。
上一篇:靈活運用學到的知識
下一篇:看到夜空中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