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拒絕,維護對方自尊心
其實,中國人受傳統思想影響,在說話時大多時候是含蓄的、委婉的,即便是在拒絕別人的時候。拒絕是一門藝術,既能巧妙達到拒絕的目的,又不至于讓對方心里產生不快的情緒,這才是高明的拒絕。通常而言,太過直白的拒絕往往是傷害人的,不僅嚴重打擊對方的自尊心,而且還會令對方心生怨恨。
拒絕的最高境界是讓你和對方都不至于陷入尷尬的境地。朋友以張大千的胡子開玩笑,甚至有些過分,張大千想制止對方,可是如果輕描淡寫地說,恐怕對方會不以為然;聲色俱厲,又會傷了朋友之間的和氣。于是張大千說了一個關于胡子的故事,通過故事旁敲側擊,委婉地告訴對方,你們拿我的胡子開玩笑,我已經忍了很長時間了,再這樣下去,我可就不高興了。意思傳達了,大家自然知趣,不再提這個話題了。
委婉拒絕他人可采用以下方法。
1.換個說法
我們不建議用直接的拒絕方式。例如,這兩種拒絕方式:“我不吃日本料理”“附近還有其他特色餐廳嗎?我不太習慣吃日本料理”。前一句更像是一根刺插進對方心里,典型的以自我為中心踐踏了別人的一番好意;而后一句則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別人會更容易接受。
2.態度委婉而堅定
當我們在說“不”的時候,態度必須是委婉而又堅定的。委婉地拒絕比直接說“不”更容易讓人接受。例如,當同事提出的要求不合公司部門規定的時候,你可以委婉地告訴對方你的權限,自己真的是愛莫能助,如果耽誤了工作,會對公司與自己產生影響。
3.藝術性地拒絕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在拒絕時說“不會讓對方傷心的拒絕話語”,藝術的拒絕方式讓對方感受不到一點傷害,反而會理解你的處境。
總之,當別人對你有所求而你卻辦不到的時候,你不得不說“不”,當然,拒絕并不是以傷害他人為目的,而是以和為貴,盡可能在不影響兩人關系的前提之下進行。雖然拒絕是很難堪的,但在不得已的時候還是會用到拒絕,事實上,只要你能夠很好地運用拒絕的藝術,它最終帶來的并不是尷尬而是和氣。
上一篇:失意中堅強,失去中成長
下一篇:學會變通,適時調整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