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認為的穩定,有可能只是在混日子
最近,“混日子”似乎突然變成了一個網絡熱詞,很多人都開始討論這個話題。最先引起話題的是360集團的創始人周鴻祎發布的一篇文章,文章里說:在公司混日子的人,最終傷害的其實是自己。很多人在下面評論說:彼時看以為這是資本主義式的洗腦,十年過后再來看,其實說得一點都不錯。
確實,睜開眼看去,世界每天都在加速拋棄混日子的人。我們總是不斷地在新聞中看到或在別人的口中聽到某某大公司大規模裁員或急速發展人工智能的消息,讓我們危機感滿滿。或許,會有人想問,到底什么樣的狀態叫作混日子呢?我又該怎么判斷自己是不是在混日子呢?我的答案是:如果3年以上,每天總是見到和自己差不多的人,那就說明你在混日子。解釋一下,就是你總是每天見到和自己差不多的人,也總是每天做著差不多的工作,沒有質變和突破。
其實,這個認知并不是我自己想當然出來的,第一次聽說這句話是在一個學長口中。七八年前,那位學長當時是一名報社的記者。當時微信還沒有普及,公眾號的概念也還沒有出現,報紙仍然是大眾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因此,當時如果能夠在報社里上班,可以說是一份非常令人羨慕的工作,不少媒體記者的月收入都能夠輕松過萬,一些報社的年收入廣告動輒就是數億元。就在這樣的火熱背景下,這位學長卻選擇了辭職,投身到當時還不被看好的新媒體領域。許多人都很不解,包括我在內,于是,我抑制不住地詢問學長為什么要離職。他的回答令我震驚,并刷新了我的認知。我原以為他會說出一堆有關上司、有關單位的負面能量,沒想到學長卻很認真地對我說:“我已經是這個報社的資深記者了,我每天都在做著同樣的工作,見到的都是和自己一樣的人群。長此以往,我能夠保證自己不會被淘汰,也可以確保自己不被超越,但我肯定也見識不到更大的世面。如果再這樣繼續待下去,沒有質變的突破,我就是在混日子了。”那時的我其實并沒有完全聽懂學長的話,但是現在想來,這確實是我聽到的有關職場最生動形象的描述了。
其實這樣的道理很簡單,每天都見到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做著差不多的事情,說明自己其實是可被替代的?;蛟S你承認自己可以被替代,卻并不認為自己沒有積累,更不愿意承認自己是在混日子,穩定和舒適的現狀正是你一直夢寐以求的。但其實,這是舒適卻未必是穩定,這只能說明你的工作狀態非常的平庸,僅此而已。說到底,你沒有專屬于自己的本事,也沒有主動成長的意識,當更優秀的人到來時,你其實隨時都有可能被取代。那么,辯證來講,你現在的這一切,不是混日子,又是什么?人總是容易在自己的舒適圈里面稱王稱霸,因為在這個巴掌大的圈子里面,他們看到的都是和自己一樣甚至不如自己的普通的人。但如果將他們放到一個更大的世界里面,他們的優越感會迅速消失,心理承受能力弱的人可能直接崩潰。因此,親愛的寶貝,每天總是見到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其實并不值得炫耀和開心,這只是表明你所在的圈子其實非常弱。你的同事們并沒有比你優秀太多,難以激發起你奔跑和追趕的欲望,久而久之,一直生活在這個沒有危機感的圈子中的你,最終的結果自然只能是混日子。
這其實是一個很可怕的惡性循環,每天見到一樣沒有變化的同事,交談的不是不見起色的生活就是各自乏味的生活伴侶,要么就是對公司前途的憂心忡忡和無能為力。你甚至不知道你們每天互相分享的目的是什么,從來沒有關于未來的驚喜,也無法點燃你內心的火,你以為你是在混著自己的工資,混著公司的工作,但其實,你混的是自己的明天。
曾經在網絡上看到過這么一句段子:你背井離鄉好幾年,不努力奮斗走向成功,難道是為了做臥底嗎?確實,親愛的寶貝,我們既然每日辛苦地工作,如果不是為了賺更多的錢,也不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僅僅只是為了混點時間,混點日子,那會不會太可惜?
親愛的寶貝,人生路上如果你總是能夠見到很多比你優秀的人,其實說明你正在走上坡路,你所需要做的只是繼續加油,不斷精進。而當你總是看到和自己差不多的人,甚至總是看到不如你的人的時候,那就說明其實你已經開始混日子了。這時,親愛的寶貝,你需要的正是改變。生活中有一些人,他們早已實現財富自由,只要他們想便可以心安理得混日子,但他們即便已經到達了你我所認為的人生巔峰,也從不會就此開始混日子,而是繼續不斷精進。因此,親愛的寶貝,既然你還年輕,既然你還沒有這個資格開始混,那就請鼓起勇氣,不再懶惰,從現在開始,從當下開始,選擇努力,選擇奮斗,選擇加油。
上一篇:你不去做,夢想就只是美夢
下一篇:做人不要處處爭強好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