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暴脾氣毀了你
別讓暴脾氣毀了你
跟心氣平和的人比起來,那些暴脾氣的人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更加雷厲風行,更加有壓迫力,但是表象背后,暴脾氣會讓你做出沖動的行為,會讓你的思維能力下降,最后很有可能毀了你。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戰著名將領巴頓在去戰后醫院探訪時,發現一名士兵蹲在帳篷附近的一個箱子上,顯然沒有受傷,巴頓問他為什么住院,他回答說:“我覺得受不了了。”醫生解釋說他得了“急躁型中度精神病”,這是第三次住院了。巴頓聽罷大怒,多少天積累起來的火氣一下子發泄出來,他痛罵了那個士兵,用手套打他的臉,并大吼道:“我絕不允許這樣的膽小鬼躲藏在這里,他的行為已經損壞了我們的聲譽!”氣憤,離開……第二次來,又見一名未受傷的士兵住在醫院里,頓時變臉,問:“什么病?”士兵哆嗦著答道:“我有精神病,能聽到炮彈飛過,但聽不到它爆炸。”巴頓勃然大怒,罵道:“你個膽小鬼!”接著打他耳光,“你是集團軍的恥辱,你要馬上回去參加戰斗,但這太便宜你了,你應該被槍斃!”說著抽著手槍在他眼前晃動……巴頓的行為很快傳到艾森豪威爾耳中,他說:“看來巴頓已經達到頂峰了……”
狂躁易怒的性格,使本有前途的巴頓無法再進一步,面對有心理障礙的士兵,不是認真了解情況,加以鼓勵,而是大打出手,完全失去了一個指揮官應有的風度修養,破壞了自己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失去了晉升的機會,“遺憾”之余,讓人想起了一句話:性格決定命運。
所謂的性格,都是情商的表現。當我們生氣的時候要冷靜下來確實有點難度,但如果不控制怒氣,只會損失過多。看過著名影片《勇敢的心》的人們一定記得片中的一段關于英格蘭國王臨終前的景象:由蘇菲·瑪索飾演的王妃因求情也未能救下華萊士,而對老國王心懷惱恨,在國王不能行動也不能說話之際,靠在他的身邊,輕輕地說了一句話,就將老國王置于死地。那么王妃說的是什么呢?她只是平靜地報復他,說了她懷的孩子是華萊士的,而非王子的。國王一命嗚呼是由于憤怒的情緒。有人會以為這是影片,所以會夸張一點以突出戲劇效果。然而,現實生活中,古今中外皆有相似的例子,《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就是這么一位被活活氣死的人。
東吳水軍都督周瑜,有勇有謀,自從跟隨孫策打天下,南征北戰,為東吳立下汗馬功勞。但周瑜心胸狹窄,嫉賢妒能,也因此毀了自己的一生。
孫劉聯合抗曹時,周瑜想燒毀曹營,因為沒有東風而急得病倒了。諸葛亮去看望周瑜,一句話就說中了他的心事:“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后來諸葛亮借東風,周瑜才火燒曹營。周瑜覺得諸葛亮的才能比自己高,下決心要除掉他,于是派人去殺諸葛亮,誰知諸葛亮早已洞悉了他的意圖,已經安全地離開了。周瑜氣得險些跌倒在地,此為一氣。
周瑜為了將荊州奪回來,將劉備騙去娶親,諸葛亮給趙云三條錦囊妙計。結果周瑜、孫權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氣得周瑜昏死過去。周瑜本來箭瘡未愈,因氣憤而復發,經眾人搶救才醒過來,大叫道:“諸葛亮,我絕不罷休!”此為二氣。
周瑜佯裝替劉備攻打西川,要求劉備在其路過時準備糧草前去慰問,意在伺機殺了他。諸葛亮看穿了周瑜的計策,將計就計,布下四路大軍,在吳軍到來后將其團團圍住。士兵們高喊:“活捉周瑜!”而探馬來報,說劉備、孔明正在軍營中飲酒,周瑜氣得口吐鮮血,仰天長嘆到:“既生瑜,何生亮!”說罷又連吐數口鮮血而死,年僅36歲。
憤怒是一種很難控制的情緒,正因為難以控制,所以很容易釀成大禍,甚至丟掉性命。正如培根所說:“憤怒,就像地雷,碰到任何東西都一同毀滅。”還是讓我們以平和的心境來對待生活中繁雜的事情。莎士比亞說:“不要因為您的敵人燃起一把火,您就把自己燒死。”當你的感情掌握了理智時,你將成為感情的奴隸;只有當你戰勝自己的感情時,才證明你是主宰命運的人。唯此,你才能真正獲得自由。
如果你不注意培養自己忍耐、心平氣和的性情,培養交往中必需的情商,遇到一絲火星就暴跳如雷,情緒失控,就會把你的人緣全都炸掉。
大凡脾氣暴躁的人,都有一點心胸狹隘。因為真正“有容乃大”的氣魄是不會隨便動怒的。
上一篇:別被聰明誤一生
下一篇:割一塊肉,得一頭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