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壓力源,消除不必要的壓力
卡耐基說:“良好的工作習慣可以令人有效率地工作,自然可以減輕一個人的疲憊感,當然也可以幫助人們消除內心的憂慮。”有這樣一句俄羅斯諺語:“巧干能捕雄獅,蠻干難捉蟋蟀。”這句話道出了一個普遍的真理,即做事需要講究方法,巧干勝于蠻干。埋頭做事是好事,但如果你使用了錯誤的方法,只會讓事情越來越忙,自己也越來越感到壓力山大。
生活中,沒有一成不變的事情,處理不同的情況,需要我們因時因地制宜,做出不同的對策。所以,在做事情的時候,需要一種求實的態度和科學的精神,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按科學規律辦事,找準方法,這才是緩解壓力的訣竅之一。愛因斯坦說:“成功=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談空話。”
里昂多年以來一直擔任西蒙出版公司的高層主管,目前是紐約州紐約市洛克菲勒中心袖珍圖書公司的董事長。
在過去的15年里,里昂每天都需要把一半的時間用來開會和討論問題,比如,這個問題應該這樣,還是那樣,或者這個問題是否需要理會……這時里昂都會表現得異常緊張,坐立不安,在房間里走來走去,與下屬討論,不停地爭辯,一個會議可以開到晚上,散會時,里昂總是感覺到精疲力盡。
在這樣的日子重復了很多年之后,里昂以為他這一輩子都會這樣,不過,他也在想,或許會有更好的辦法。在這之前,如果有人告訴里昂,減少四分之三的會議時間,可以消除四分之三的緊張感,那里昂會覺得這個人真是盲目的樂觀主義者。不過,在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摸索之后,里昂覺得,這真的可以,對此,里昂是怎么做的呢?
里昂的秘訣是:
第一,里昂馬上停止了那套15年來會議中一直使用的程序,比如,在以前,里昂會跟那些同事先報告一遍問題的細節,最后再詢問:“我們該怎么辦呢?”
第二,里昂訂下了一條新的規矩,任何人想要問他問題,必須事前準備好一份書面報告,并準備好三個問題:
1.到底是出了什么問題
在過去我們這種會議一般都要開一兩個小時,但是大家還弄不清楚真正的問題在哪里,大家經常是開會時才討論問題,卻不愿意提前寫出來所討論的問題究竟是什么。
2.是什么導致了問題的出現
回想了過去的會議,里昂驚奇地發現,雖然在這種會議上浪費的時間很多,但最后都沒有找出是什么導致了這個問題的出現,也就是說,這個會議根本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3.怎么樣來解決這些問題
出現了問題肯定需要解決,在過去的會議上,只要有一個人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法,就有其他的人為此跟他爭論,于是大家也就爭論了起來,結果常常是說著說著就說到了別處,直到開完會,還在進行那個題外話。
當里昂提出這樣幾個問題之后,他說:“過去那些跟我一起開會的人,經常會在會議上繞圈子,卻從來沒有想到過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現在,我的下屬很少會把他們的問題拿來找我了。因為他們發現在需要回答我上面這幾個問題之后,他們已經在仔細思考問題了,當他們做了這些之后,就發現大部分問題都不需要再來找我商量了。”
以上就是里昂擺脫無形的工作壓力的方法。在過去,每當里昂結束一個會議時,總感覺很累,而且更糟糕的是問題還沒得到解決,既浪費了時間,又覺得根本沒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這樣長期以往,最終的結果是里昂越來越害怕開會,甚至他聽到“開會”這兩個字都會打不起精神來。這其實就是一種無形的壓力,它不斷地使人否定自己,打擊人的自信心,最終人們就會在壓力的重壓之下變得更糟糕。
那么,如何保持正確的做事方式?這里有一些秘訣,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正確的做事方式,從而使壓力得以緩解:
1.盡早處理手頭的事情
假如你的辦公桌堆滿了信件、報告、備忘錄之類的東西,那慌亂的場景會令人產生混亂、緊張和焦慮的感覺。而且,如小山般的文件,會讓人產生錯覺:還有一大堆工作等著我去做,但是我已經沒多少時間了。時間長了,這種情緒還會促使人患上高血壓、心臟病和胃潰瘍。
2.按事情的重要程度來排序
全美市務公司的創辦人亨瑞·杜哈提說:“不管我出多少錢的薪水,都不可能找到一個具有兩種能力的人,這兩種能力是,第一,能思想;第二,能按事情的重要次序來做事。”當然,永遠按照事物的重要性做事并非那么容易,但是,假如制訂好計劃,先做計劃上的第一件事,那絕對比你隨便做什么事情要有效果得多。
3.遇到問題時,盡可能當場解決
已故的豪厄爾曾經是美國鋼鐵公司的董事,當時他最煩惱的事情就是開董事會。因為每次開董事會都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在會上總會有許多問題需要討論,而最后卻不容易形成決議。最后,董事會的每一位董事都不得不帶著一大包文件回家細看,所以,遇到問題時,盡可能當場解決,決不拖延時間。
4.學會組織、分權和監督
許多人做任何事情都是親力親為,他們不懂得將責任分攤給其他人,結果自己累死累活,還煩惱一大堆。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一件小事情也會讓他們忙得夠嗆,他們總感覺時間不夠用,總感覺焦慮和緊張。盡管分權對于自己而言不是那么容易,不過,這并不表示我們不需要分權,事實上分權是領導者們避免憂慮、緊張和疲憊的最佳方法。一個位于領導者位置上的人,假如不會組織、分權和監督,那他估計在五十多歲、六十出頭時就會死于心臟病。
自控小貼士
許多人每天都在瞎忙,他本以為自己已經夠拼了,但為什么壓力還是那么大呢?忙并不代表你努力,“做事”的方式最重要。正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努力是很重要的,但做事方法更重要,如果方法錯誤了,那拼搏也只會帶來無盡的壓力。
上一篇:探秘自我,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
下一篇:摒棄浮躁,理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