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著文的秘訣
“一生勤苦書千卷”,這是北宋著名書法家和杰出文學家歐陽修的詩句,也是他畢生勤奮學習的真實寫照。
歐陽修小的時候,父親病故,貧困的家庭更困苦不堪了。少年時的歐陽修,很愛學習,但沒有錢買紙和筆。他的母親就用蘆荻桿當筆,在泥沙上教他認字寫字。著名的“畫荻教子”的典故就是從這里來的。
在母親的教導下,歐陽修刻苦學習,不到10歲,就已經具備了自學能力。于是,他就借書回家讀,重要的自己抄一遍,并把它背出來,幾年以后,他把很多書都背熟了。
有一天,他從廢紙堆里發現了韓愈的遺稿,已經破爛不堪了。他把這本書撿回家,經過精心修補,認真地讀起來,愛不釋手,連讀了幾遍,廢寢忘食。
歐陽修一下子就被那汪洋恣肆的文采深深地吸引了,他發誓努力學習,趕上韓愈的水平。
歐陽修非常勤勉。他認為寫文章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也”。因此,他平時總是能夠做到:多讀優秀作品,多練習寫作,多和朋友們商討文學問題。
歐陽修作文,一向虛心向人請教,從不滿足。有一次,歐陽修、謝希深、尹師魯三人各撰寫一篇題材相同的文章。結果,謝文700字,歐文500字。而尹文只有380多字,語言精練,結構嚴密。
歐陽修自覺不如,甘拜下風。晚飯后,他提了酒親自到尹家拜訪,一見面就說:“小弟向你請教來了。”兩人促膝交談,直到天明。回家后,他沒有躺到床上,而是立刻振作精神,字斟句酌地重寫一篇。結果,不但比尹文少20個字,而且顯得更加完整,更加凝練了。過后,尹師魯讀了,十分驚嘆地說:“歐陽修真是一日千里啊!”
歐陽修在自學中嘗到了“看多”“做多”“商量多”的甜頭,但同時也感到做到“三多”時間是至關重要的。歐陽修當官以后,公事十分繁忙,但為了力求實行政治改革,仍然寫下了許多有相當價值的詩詞和散文。
歐陽修寫作態度非常嚴謹,一字一句,反復錘煉。每寫完一篇便貼在臥室的墻上,隨時看、隨時改,直到盡善盡美,才肯拿出去給人看。
他在安徽滁州當太守時,曾寫了著名的《醉翁亭記》。開頭寫滁州的山景就寫了幾十個字,后來修改時,他想這篇游記的重點是寫“醉翁亭”,沒有必要用過多筆墨描寫山景,最后概括成“環滁皆山也”一句,寥寥幾個字,洗練明確。
有人好奇地問他:哪來這么多時間思考?歐陽修回答:我生平所作文章,多在“三上”,這就是利用馬上、枕上和廁上的時間。
歐陽修到了晚年,已經是赫赫有名的大作家了。可是,仍然把以前所寫的文章拿出來一篇一篇地修改,冥思苦想。
他的夫人勸他:“何必這樣吃苦,又不是小學生,難道還怕先生罵嗎?”他捻著胡子,呵呵大笑,說:“我倒不是怕先生辱罵,而是怕后生恥笑!”
經過一生勤苦的努力,歐陽修給后人留下了很多著作。有《歐陽文忠公文集》、《新五代史》等,還與人合修了一部《新唐書》。他的詩詞也寫得很好,尤其擅長寫散文。
他文風平易流暢,委曲婉轉,對宋代及其以后的散文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為我國的文學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成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文學家蘇軾稱贊他:“論大道似韓愈,論事似陸機,記事似司馬遷,詩賦似李白。”
上一篇:樵夫腳下的路
下一篇:歐陽詢三臨碑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