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別當著外人的面宣揚孩子的過錯
心理導讀
的確,孩子都是渴望得到表揚的,尤其是一些生性敏感的孩子,他們也有自尊心。作為家長,應該時刻注意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不要在眾人面前說他們的缺點和過錯,不要在眾人面前批評他們。因為孩子每一個行為都是有原因的。這是由孩子的心理生理年齡特點所決定的。也許這些原因在成人看來是微不足道的,但在孩子的眼里那是很嚴重的事情,不了解原因當眾批評他,非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使問題變得更糟,使孩子產生逆反抵觸情緒,導致對孩子的教育很難繼續下去。
英國教育家洛克曾說過:“父母不宣揚子女的過錯,則子女對自己的名譽就越看重,他們覺得自己是有名譽的人,因而更會小心地去維持別人對自己的好評;若是你當眾宣布他們的過失,使其無地自容,他們便會失望,而制裁他們的工具也就沒有了,他們越覺得自己的名譽已經受了打擊,則他們設法維持別人的好評的心思也就越加淡薄。”實際情況正如洛克所述,孩子如若被父母當眾揭短,甚至被揭開心靈上的“傷疤”,那么孩子自尊、自愛的心理防線就會被擊潰,甚至會產生以丑為美的變態心理。
專家建議
很多家長就產生了疑問:“孩子自尊心強,難道孩子有過錯就不能指出來嗎?”答案當然是不,但是批評孩子也要掌握一定的原則和技巧,不能當眾批評。家長應注意一些方式方法:
建議1 低聲
家長應以低于平常說話的聲音批評孩子,“低而有力”的聲音,會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傾聽你說的話,這種低聲的“冷處理”,往往比大聲訓斥的效果要好。
建議2 沉默
孩子在犯錯之后,會擔心受到父母的責備和懲罰,如果我們主動說出來,孩子反而會覺得輕松了。相反,如果我們保持沉默,孩子會產生心理壓力。
建議3 暗示
孩子犯有過失,如果家長能心平氣和地啟發,不直接批評他的過失,孩子會很快明白家長的用意,愿意接受家長的批評和教育,而且這樣做也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
建議4 換個立場
當孩子惹了麻煩遭到父母的責罵時,往往會把責任推到他人身上,以逃避父母的責罵。此時最有效的方法,是當孩子強辯是別人的過錯、跟自己沒關系時,就回敬他一句,“如果你是那個人,你會怎么解釋?”這就會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別人,該說些什么”,這會使孩子發現自己也有過錯,并會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責任嫁禍他人的錯誤。
建議5 適時適度
這正如以上說的,不能當眾批評,而應“私下解決”,這能讓孩子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尊敬之心油然而生,比如,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家長和孩子坐下來一起分析一下考試失利的原因,提醒孩子以后避免此類情況的發生,就比批評孩子不用功、上課不認真效果要好得多。批評教育孩子,最好一次解決一個問題,不要幾個問題一起批評,讓孩子無所適從;也不要翻“歷史舊賬”,使孩子惶恐不安;更不要一有機會就零打碎敲地數落,結果把孩子說疲塌了,最后卻無動于衷。
孩子畢竟是孩子,難免會犯錯,家長批評一下固然重要,但是家長在批評的時候,千萬要注意不要在人多的地方對他橫眉立目訓斥指責,這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在一定的場合也要給足孩子面子。尊重孩子,保護他的面子,掌握批評的方式方法,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極為重要的!
上一篇:全力以赴經營好人生,不遺余力努力奮斗
下一篇:別忽視了孩子的自我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