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成功的巔峰
不為外物所動
那是一處地勢險惡的峽谷,澗底奔騰著湍急的水流,幾根光禿禿的鐵索橫亙在懸崖峭壁之間當(dāng)橋。山勢的巍峨,澗水的轟鳴,越發(fā)烘托出橋的危險與簡陋,經(jīng)常有行人失足葬身澗底,尸骨難覓。
這天,一行四人來到橋頭,一個盲人,一個聾人,兩個耳聰目明的健全人。鐵索橋是必須攀附的,路已至此沒有退路了。四個人一個接一個地抓住鐵索,凌空過橋。盲人過橋了,聾人過橋了,一個耳聰目明的人過橋了,另一個則跌下鐵索橋,喪了命。
難道耳聰目明的人還不如盲人和聾人嗎?盲人說:“我眼睛看不見,不知山高橋險,可以心平氣和地攀索。”
聾人說:“我的耳朵聽不見,不聞腳下咆哮怒吼,恐懼相對減少很多”
過橋的健全人說:“我過我的橋,險峰與我何干?急流與我何干?只要注意落腳穩(wěn)固就夠了。”
很多的時候,成功就像攀附鐵索橋,失敗的原因,不是因為力量的薄弱,不是因為智商的低下,而是被周圍的聲勢嚇破了膽。不為外物所動,專注你的目標(biāo),不論風(fēng)動、簾動,只要心不動。
可能實現(xiàn)的目標(biāo)
貝爾納是法國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小說和劇本,在法國影劇史上占有特別的地位。有一次,法國一家報紙進(jìn)行了一次有獎智力競賽,其中有這樣一個題目:如果法國最大的博物館盧浮宮失火了,情況只允許搶救出一幅畫,你會搶哪一幅呢?
結(jié)果在該報收到的成千上萬回答中,貝爾納的答案獲得了該題的最佳答案。他的回答是:“我搶離出口最近的那幅畫。”
成功的最佳目標(biāo)不是最有價值的那個,而是最有可能實現(xiàn)那個。
目光要放長遠(yuǎn)
那是在很久以前,有一個窮苦的人家。父親是個老獵手,在山里闖蕩了幾十年,獵獲野物無數(shù),走山路如履平地,從未出過事。然而有一天,因下雨路滑,他不小心跌落山崖。
兩個兒子把父親抬回了破舊的家,他已經(jīng)快不行了,彌留之際,他指著墻上掛著的兩根繩子,斷斷續(xù)續(xù)地對兩個兒子說:“給你們兩個,一人一根。”
父親還沒說出繩子用意就咽了氣。掩埋了父親,兄弟二人繼續(xù)打獵生活。然而,獵物越來越少,有時出去一天連個野兔都打不回來,倆人的日子艱難地維持著。
有一天,弟弟與哥哥商量:“咱們干點別的吧!”
哥哥不同意說:“咱家祖祖輩輩都是打獵的,還是本本分分地干老本行吧!”
弟弟沒聽哥哥的話,拿上父親給他的那根繩子走了。他先是砍柴,用繩子捆起來背到山外換幾個錢。后來他發(fā)現(xiàn),山里一種漫山遍野的野花很受山外人喜歡,且價錢很高。從此后,他不再砍柴,而是每天背一捆野花到山外賣。
幾年下來,弟弟蓋起了自己的新房子。哥哥依舊住在那間破舊的老屋里,還是干著打獵的營生。由于常常打不到獵物,生活越來越拮據(jù),他整天愁眉苦臉,唉聲嘆氣。有一天,弟弟來看哥哥,發(fā)現(xiàn)他已經(jīng)用父親留給他的那根繩子吊死在房梁上。
不同方法可以決定不同的效果,如果做事情你能把目光放得長遠(yuǎn)一些,就能收獲成功。
上一篇:走出自己的心理牢籠
下一篇:趕時髦的黑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