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思考的戴震
思維是智慧的源泉,沒有思維就沒有對知識的理解、消化和升華。善于思考,就能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封建社會大都實行科舉制度,用考試的方式,選取文武官員。而科舉考試所讀的書都有規定,其中《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種,被認為是主要經典,南宋學者朱熹曾著有《四書集注》,對這四種書作了詳細的注釋,是讀書人的必讀書。
可是,清代雍正年間,在安徽南部的休寧縣,有一個10歲的孩子戴震,對這部書提出了大膽的疑問。一天,塾師在教《大學》,其中朱熹注釋道:“右經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
戴震馬上想:曾子是孔子的學生,記下先生的話,這或可信。曾子之意,未必講出,他的門人怎么知道而能記下?而且,朱熹生于南宋,距離孔子生活的春秋時代,有兩千年左右時間,他又是怎么知道這些文字記載的來源的呢?從此,他就發揮自己的鉆研精神,不盲目信從,終于成為著名的思想家和學者。
上一篇:吳敬梓創作《儒林外史》
下一篇:善于總結的丘吉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