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著走向成功
19世紀80年代,腳氣病在荷蘭統治下的東印度群島上流行,數萬人因此病而死亡。為此,荷蘭政府在1886年成立了一個專門委員會,開展研究防治腳氣病的工作。荷蘭醫生克里斯蒂安·艾克曼參加了這個委員會。
經過兩年多的研究,委員會里的科學家和醫生都認為,腳氣病是一種多發性的神經炎,此外,他們還從腳氣病人的血液中分離出了一種球菌,他們確認球菌就是引發腳氣病的元兇,最后,委員會得出一個結論:腳氣病是一種傳染病。很多人認為已經大功告成,于是就班師回國了。
但是,腳氣病仍然在流行,并且還沒有找到防治它的方法。艾克曼覺得在問題沒有獲得最終解決之前,他還不能回國。于是,他繼續著腳氣病的研究工作,并擔任了新成立的病理解剖學和細菌學的實驗室主任。
1896年,艾克曼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這里不僅人會生腳氣病,就是家養的雞也生腳氣病。于是艾克曼決定用雞來做實驗,以此來探索腳氣病的病理。
剛開始,艾克曼仍把著眼點放在對“腳氣病病菌”的探索上。他把病雞的腳和內臟做成各種切片,在顯微鏡下觀察,又把喂雞的食料作了嚴格的消毒,甚至還精心設計了新的環境良好的雞舍。但令人沮喪的是,雞照樣生腳氣病。在他特意建立的養雞場里,雞常常一批一批地死去。
一天,養雞場的飼養員生病了,新來了一個飼養員代替他。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在新來的飼養員飼養下,一群病雞慢慢地恢復了健康。這是怎么一回事呢?艾克曼百思不得其解。
過了3個月,原來的飼養員病好了,回到了飼養場。更奇怪的事情發生了,雞又開始生起腳氣病來了。這一下,艾克曼豁然開竅:問題一定出在飼養員身上。
經過調查后,艾克曼明白了其中的奧秘。原來,原先那個飼養員是個節儉的人,總是用食堂里吃剩下來的白米飯喂雞。而那個臨時代替的飼養員不愿意花費時間去收集這些剩飯,就用米糠喂雞。
于是,艾克曼連忙做了這樣的試驗:他買了一批健康的雞,一半用白米飯喂養,一半用米糠喂養。結果發現,用白米飯喂養的雞,很快就生了腳氣??;而用米糠喂養的,卻一直很健康。
艾克曼恍然大悟,毫無疑問,腳氣病一定和食物有關。但在這時,另一個搞腳氣研究的科學家高木也有了類似的發現。只是,高木的研究到此就中止了,而艾克曼卻還在繼續研究。
1911年,波蘭生化學家芬克在艾克曼等人實驗基礎上,采取了一種獨特提取方法,從米糠中成功提取到一種晶體物質。這種物質含氮,為堿性,屬于胺類。因此,芬克把它稱為“生命胺”。這就是艾克曼所說的可以防治腳氣病的物質,稱它為“維生素B1”。
克里斯蒂安·艾克曼最終成功了,是那種愿意比別人多付出的精神讓他走向了成功。試想,如果他也是在半途中沒有堅持,那么我們將永遠不會認識他。比別人多付出一點點,成功就在前面。
上一篇:堅持成就的輝煌
下一篇:堅持自己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