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自設計自己的人生
你的身邊是否有這樣一類人,或者你自己是否就是這樣的人,那就是從小到大按照父母設計好的人生節(jié)奏按部就班地發(fā)展,從來沒有一件小事情是自己獨立做主完成的。這樣的人生乍聽起來很省心,因為根本不用自己費心去爭取或者安排很多事情,而只需要按照既定的節(jié)奏去走就行。但是當你漸漸長大,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人生變得蒼白無力,你甚至已經(jīng)成人,卻依然無法為自己的人生做主,因為你的父母總是在你身邊指手畫腳,甚至索性代替你去決定很多事情。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未免覺得郁悶,也覺得自己都這么大了,之前的人生簡直都白活了。其實,這就是因為你的人生被設計了。
作為孩子,雖然因著父母來到這個世界上,但既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也不是父母的私有物,而是與父母之間有很大的不同。孩子是獨立的生命個體,父母精心撫育孩子成長,也不能代替孩子去決定很多事情。作為父母,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要把握好與孩子人生之間的距離。在孩子小時候,父母當然要代替孩子做各種事情和決定,但是當孩子漸漸長大,父母就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實際上,兩三歲的孩子就開始有自我意識,他們漸漸地把自己與外部世界獨立開來,為此會表現(xiàn)出很霸道的行為。實際上,這是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形成的表現(xiàn)。對于孩子,父母必須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也要學會引導孩子,才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也有利于孩子獨立。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需要設計的。每個人都不是木偶,不需要被人提著線去操縱。遺憾的是,現(xiàn)實生活中,有太多的年輕人已經(jīng)習慣被父母照顧,而父母也已經(jīng)習慣了無限度地參與孩子的生活。不得不說,這樣的父母和孩子都需要努力反思自己,改變?nèi)松臓顟B(tài)。父母即使再愛孩子,也不可能永遠陪伴在孩子身邊,照顧和呵護孩子。因此,作為父母,一定要更加理性愛孩子,而不要以溺愛的方式害了孩子。否則,等到有一天父母老去,孩子還如何能夠支撐起整個人生,肩負起贍養(yǎng)父母的重任呢?
小可自從誕生以來,媽媽一直稱呼她為“兒子”。原來,在小可出生之前,媽媽就根據(jù)種種跡象推斷她一定是個男孩,所以心急的媽媽在小可還沒有降臨人世的時候,就已經(jīng)為小可準備了各種各樣的男孩衣服和用品。其實,媽媽本身是不重男輕女的,只是因為心中早就做好了準備迎接兒子的誕生,因此在看到小可的一剎那,媽媽有些驚訝。和媽媽相比,爸爸是很重男輕女的,為此媽媽總是稱呼小可為“兒子”,爸爸則總是稱呼小可為“丫頭片子”。
雖然小可已經(jīng)三四歲了,但她對于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的問題一直很困惑,性別意識沒有其他孩子那么好。因為爸爸一直想要個兒子,所以他就把小可當成男孩來養(yǎng)育,希望小可和男孩一樣活蹦亂跳,也希望小可將來能夠成為一名工程師。就這樣,小可被當成男孩子養(yǎng)大。父母早就為她安排好了一切,從幼兒園到小學,從小學到初中、高中,終于到了高考的時候,爸爸堅決要求小可報考理科。但是小可也很堅決,她喜歡文學,成績又很好,所以想考北京大學中文系。就報考什么學校,爸爸和小可之間發(fā)生了大戰(zhàn)。最終,從小習慣了聽從爸爸媽媽話的小可敗下陣來,極不情愿地選擇了一所以理科為特色的大學。
然而,大一才上了半學期,小可就無法忍耐下去。她向?qū)W校申請轉(zhuǎn)入與中文有關的院系,這次甚至沒有征求爸爸媽媽的同意。就這樣,小可大學讀完,順利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的研究生,爸爸這才如夢初醒。小可拿著自己已經(jīng)出版的一本小說給爸爸看。爸爸盡管憤憤不平,但是看到女兒居然已經(jīng)成為作家,還是著實嚇了一跳。此后的日子里,小可自由自在地繼續(xù)求學,開心極了。
很多父母都依然固守著“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傳統(tǒng)理念,總是要求孩子學習理科。實際上,孩子到底應該學習什么,不是由哪種學科更熱門或者哪個學科更好找工作決定的,而是由孩子到底對什么感興趣、更愿意學習什么決定的。
作為年輕人,不但要對選擇學習什么自己做主,在走入社會之后,會對人生擁有更大的選擇權,因此要更加有主見,對自己的人生做主。記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作為孩子的人生,絕不是父母人生的延續(xù),而作為一個獨立成人的人生,你也無須去模仿任何人。只有活出自己獨特的人生和模樣,你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上一篇:消除自卑,做最自信的自己
下一篇:生活若平淡,你就應從容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