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簡單的信仰
她1927年出生于廣州,二戰時隨家人逃難來到了香港,29歲那年,她全力協助丈夫,一起承包了香港大學堂的膳食服務工作,平日里,她與丈夫一同準備三餐伙食,與學生朝夕相處,盡心服務,努力做好“這份工”,當年的學生入大學,大多是首次離開家人到宿舍生活。一旦有學生病倒,她會主動買藥、煲粥,送到宿舍;學生學習到深夜,她會為學生預留晚餐:學生遇到煩惱,她則充當聆聽者……從未讀過書的她,只會寫自己的名字,卻能記住所有學生的全名,并處處為他們著想,因她的丈夫在家排行老三,她被一代又一代的學生們親切地尊稱為“三嫂”。
一次,在醫學院就讀的梁智鴻感到學習壓力大,甚至一度想放棄港大的學習,“三嫂”知道后,與他促膝長談,在“三嫂”的鼓勵下,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并成為一名技巧高超的外科醫生,有“金刀梁”的綽號,如今表現自信的梁智鴻是香港行政會議成員、香港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
1964年畢業,現在是香港賽馬會主席的陳祖澤同樣受恩于“三嫂”。當年,18歲的陳祖澤離家住宿舍,缺乏湯水,幸得“三嫂”常煲湯及糖水,才得以精力充沛,身體健康,很好地完成了學業,陳祖澤在提到“三嫂”時不無感激地說:“‘三嫂’當我們兒子般看待,這份關心和愛心細水長流,我們稱她做契媽(干媽),這份感情終身難忘?!?/p>
就是這樣,“三嫂”在港大食堂做了44年,由29歲起一直做到73歲退休。而對于這樣一位在極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的老人,香港大學沒有忘記她。
港大每年均會向一些對大學及社會有貢獻的杰出人士頒授名譽大學院士銜,他們大多在社會深具名望或擁有崇高學術地位。在2009年醞釀嘉賓名單的過程中,香港大學副校長周肇平鄭重地提名“三嫂”,一經提出,便很快得到了評審委員會全體委員的一致通過,他們認為“‘三嫂’幾十年如一日,對住宿學生的照顧無微不至,除起居飲食,也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堪稱‘宿舍靈魂人物’”。
2009年9月23日,香港大學名譽院士頒授禮上,無數當年吃過“三嫂”做的飯、喝過她愛心湯水的學生,如今已變成香港成功人士,他們都親臨頒獎現場,起身鼓掌向“三嫂”致敬,港大校長也不禁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溫馨溢滿港大校園。學校在給“三嫂”的頒獎詞中寫道:“盡管由于戰亂,‘三嫂’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但她依然是一個了不起的導師。她對高等教育作出了很獨特的貢獻,就是以自己的生命,影響了大學住宿生的生命。她就像他們在校的母親,不單悉心照顧他們,也栽培他們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才。”
獲此殊榮和崇高評價,當“三嫂”從港大校長手上接過名譽大學院士證書,她微笑著說:“我做夢也沒想過會得到‘名譽院士’稱號,我從未讀過書,又沒有能力像別人般捐許多錢,我只是有一個簡單的信仰:以心服務!”這個“以心服務”贏得香港大學真誠尊重和敬意的“三嫂”,就是早已82歲高齡的袁蘇妹。
人生,其實只需一個簡單的信仰。英雄不一定都要金戈鐵馬,信仰也不一定都要關乎民族存亡?!霸菏咳痹K妹“以心服務”的信仰,讓她的內心強大而堅定。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堅守一個簡單的信仰,一個可以靠近的信念,心懷善良與美好,擁抱當下與未來。
(石保青)
上一篇:通情達理以求知心
下一篇:上帝不敢辜負信念上帝不敢辜負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