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林則徐抗英有功,卻遭投降派誣陷,在被道光帝革職赴戍途中,他發出了這樣的感慨:“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置個人生死于度外,毅然決然地繼續以微薄之軀想方設法為國效力,抵御外敵侵略。他的功績永遠不會被磨滅,他的精神永存史冊。
說起虎門銷煙,幾乎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林則徐虎門銷煙、震撼人心的壯舉至今仍被人們津津樂道,這在當時清政府腐朽無能、中華民族備受欺凌的時代可以說是給了氣焰囂張的帝國主義列強當頭一棒,大大振奮了國人的士氣。
當時,林則徐被任命為欽差大臣。西方英、法、美等國的殖民主義者和投機商人在靠自由貿易無法打開中國國門的情況下,紛紛向我國走私毒品鴉片,打開了中國的國門。他們的目的,一是掠奪中國的財富;二是用毒品殘害中國人的身體,使中國人成為“東亞病夫”,便于他們侵略。當時,很多正直的官員看透了他們的險惡目的,堅決主張查禁鴉片。林則徐的態度最堅決,他說:“再不禁煙,我國就不會有白銀當軍餉,就不會有強壯的士兵抵抗侵略了。”為了國家的尊嚴,禁煙勢在必行。
1839年3月10日,奉命為欽差大臣的林則徐到達廣州查禁鴉片。在廣州查禁鴉片的過程中,林則徐意識到英國殖民者不肯放棄罪惡的鴉片貿易,而且蓄謀要用武力侵略中國。林則徐到了廣州后,命令外國商人把全部鴉片上繳并保證不再私運鴉片到中國,否則給予嚴懲。有些外國商人照辦了,可英國商人不肯上繳,英國政府的代表義律還策劃陰謀,企圖頑抗。林則徐當機立斷,堅決行使主權,中斷與英方的貿易,并不再向其供應食物和水。英國人沒辦法,只好繳出了鴉片。1839年6月3日,林則徐親自到虎門海灘,主持銷毀害人的毒品鴉片。
為抗擊鴉片侵略,戰勝敵人,林則徐進行了大量“師敵之長技以制夷”的軍事變革實踐。他親自主持并組織翻譯班子,翻譯外國書刊;把外國人講述中國的言論翻譯成《華事夷言》,作為當時中國官吏的“參考消息”;為了解外國的軍事、政治、經濟情報,將英商主辦的《廣州周報》譯成《澳門新聞報》;為了解西方的地理、歷史、政治,較為系統地介紹世界各國的情況,又組織翻譯了英國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編為《四洲志》;還組織翻譯了瑞士法學家瓦特爾的《國際法》等一系列著作。通過分析外國的政治、法律、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情況,林則徐認識到,只有向西方國家學習,才能抵御外國的侵略。他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主張,提出為了改變軍事技術的落后狀態應該制炮造船的意見。林則徐在了解世界、研究西方方面起到了帶頭作用,成為中國近代傳播西方文化、促進西學東漸的先驅。
在軍事方面,林則徐著手加強和改善沿海一帶的防御力量。他專門派人從外國秘密購買200多門新式大炮配置在海口炮臺上;為了改進軍事技術,又搜集并組織了大炮瞄準法、戰船圖書等資料。雖然林則徐對西方認識比較淺,接觸西學的目的是出于外交、軍事的需要,但他開創了中國近代學習和研究西方的風氣,對中國近代維新思想起到啟蒙作用。
林則徐將西方國家的戰船制造、火器制造和養兵練兵作為探求軍事變革的重要內容。他組織官兵在東校場(今廣東省人民體育場一帶)學習演練西洋武器,學習西法練兵,并經常親往閱操,抓緊訓練官兵。他還會同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廣東巡撫怡良等在東校場檢閱軍隊,準備迎擊英國侵略軍。當時,數百名精選出來的官兵演習了排槍、火炮等,林則徐看后大為贊賞。為激勵官兵的愛國心和責任感,林則徐當即揮毫賦寫新聯一副,懸掛于東校場的演武廳內。
林則徐在廣東一邊禁煙,一邊積極備戰。他修建炮臺,拉攔江木排鐵鏈,并相信“民心可用”,招募5000多漁民編成水勇,屢敗英軍的挑釁。1839年下半年,取得九龍之役、川鼻官涌之役等反擊戰的勝利。林則徐雖然抗英有功,卻遭投降派誣陷,被道光帝革職,他忍辱負重,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踏上戍途。在赴戍途中,他仍憂國憂民,并不為個人的坎坷而唏噓,當與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別時,在滿腔憤怒下寫下了“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激勵詩句。這是他愛國情感的抒發,也是他為了國家利益忍辱負重的性情寫照。
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九日,林則徐到了新疆,他不顧年高體衰,從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萬里”,實地勘察了南疆八個城,發現沙俄對中國早已虎視眈眈。他主張抗英防俄,明確向伊犁將軍布彥泰提出“屯田耕戰”,有備無患,成為近代“防塞論”的先驅。臨終時他還告誡國人:“終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吾老矣,君等當見之。”果不其然,此后中國這片沃土上數百萬領土被沙俄蠶食鯨吞,歷史證明了林則徐是正確的!
雖然林則徐生活在那個國弱民疾、生靈涂炭的時代,但他以自己的一己之軀、一腔熱血憂國憂民,哪怕忍辱負重,內心仍是無怨無悔。雖然當時的政府腐朽無能,但他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依然關心國家的前途命運和繁榮昌盛,哪怕自己只能發出微弱的的光芒,也盡最大的力量為國家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
這種愛國主義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欽佩和學習!
上一篇:絕不要耍“小聰明”
下一篇:言必信,行必果,一諾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