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吧
人出生時可以肆無忌憚地哭,這是嬰兒獨有的權(quán)利,隨著年歲的增長,進入孩童時代,再想不管不顧地哭,已經(jīng)是很奢侈的事情了。
受了委屈、痛了、傷了,剛想扯著嗓子大哭一場。那邊大人早就不耐煩了,一等人,用眼教,先是狠狠瞪上一眼。二等人用嘴教,看到嚴厲的目光止不住令人煩躁的哭聲,接著就是威逼利誘,“再哭,我就揍你!”“別哭了,等會兒,我買糖給你吃!”三等人用棍教,如果仍然不識趣地哭鬧,接下去,屁股上就會被雞毛撣子抽上幾下,經(jīng)受了皮肉之苦后,終于明白,即使身為孩子,哭也不能是隨心所欲的。兒童時代都是如此,進入少年乃至成年以后,身心受到傷害,都是一個人躲在無人的角落里,偷偷地哭,甚至學會了,眼淚流向肚子里。
生活的壓力無處不在,或來自于工作,或來自于家庭,有很多的委屈和心事都無人可以傾訴。即使是身邊的愛人和知心朋友,個人內(nèi)心深處的一些體驗或是心里話,也不可能毫無保留地交流和分享。日積月累下,人會有負重的壓抑感,恰似小時候在河水中“起猛子”(意指潛水),憋氣久了,迫切地希望沖出水面,獲得大口呼吸的機會。和一個朋友聊天,朋友說,真想找一個地方,狂吼幾聲,發(fā)泄一下心中長期積攢的郁悶之情。朋友是一個表面看來安靜、從容的人。這樣的話,雖然不令人意外,但還是讓我多少有些吃驚!不過,現(xiàn)在,想找到一個可以“吼幾聲”的地方,就好比找到“桃花源”一樣困難。KTV里,借助酒勇,可以放聲歌唱,宣泄一番內(nèi)心的壓力,但這種方式,事后會讓人感覺更加空虛;在山谷里高呼,那里是一處理想的環(huán)境,但現(xiàn)在所有的山區(qū)似乎都成了景觀,人滿為患;浴室、洗手間,空間相對狹小,狼嗥一樣放聲地哭和喊,會嚇著家人,打擾四鄰。
我去醫(yī)院探望病號時,親眼目睹過“哭”的場景:一個身材高大、衣冠楚楚的男人,在醫(yī)院的停車處撥打電話,說了一句:“我媽不行了!”就開始泣不成聲,車來人往中,他蹲下身子,用手撕扯著自己的頭發(fā),痛哭流涕,拼命壓抑自己的哭聲。說實話,那一瞬間,我很震驚,我知道,此時的他,內(nèi)心很矛盾,一方面不想讓外人看到自己的傷痛;另一方面失去至親,又難以控制內(nèi)心的悲傷和絕望。
醫(yī)院,或是社區(qū)里,都應該建一個“哭吧”的,在“哭吧”里可以放心地哭,痛快地哭,無論是對生活的失意者、失親者、傷病者、行將就木者,都很重要。酣暢淋漓地痛哭一場,風雨過后,心中未必會升起彩虹,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減身心的壓力和傷痛,讓頭腦保持清醒,讓心靈回歸安靜。
上一次哭,是什么時候?已經(jīng)記不清了,好像一輩子都沒有好好地、認真地哭過。這不是快樂,感覺更像是不幸。
上一篇:和一位白血病患者的對話
下一篇:在傷口處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