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際交往中,每個人都會遇到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大至思想觀念、為人處世之道,小至對某人某事的看法和評價。這些程度不同的差異都會引起人與人之間的爭執與辯論。美國眾議院著名發言人薩姆·雷伯說道:“如果你想與人融洽相處,那就多多附和別人吧。”他的意思不是說你必須同意別人所說的一切,而是說你不可能一方面無休止地激惱別人,而另一方面又指望別人來幫助你。一些人際關系糟糕的人往往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僅僅是為了爭論而爭論,他們擅長挑起爭端,或者使其他人失去心理平衡。可人們并不喜歡把時間花費在毫無意義的無休止的爭論上,遇到擅長挑起爭端的人,人們自然會本能地回避。
小布和小蓮在同一家創意工作室工作,兩個人的口才都很好,能說會道,而且思維敏銳,但同事們對兩個人的印象卻相差很大。小布特別擅長辯論。在每周的例會上,主管都會提倡大家可以就近期比較熱門的話題隨便聊聊,這樣容易碰撞出火花找到靈感。有了小布,這個例會就成了辯論會。
一次,一個同事提到一個明星,說她最近人氣非常旺,連續上了好幾部連續劇。同事提議,是否可以從這個明星身上挖掘一些深層次的元素來作為選題,畢竟流行的東西大家都喜歡關注,這樣可以吸引眼球。聽到這句話,大家都開始議論。沒一會兒,小布發話了,她說:“你們怎么會這么喜歡這個明星?我看到她就覺得很討厭,那么做作,一點兒演技都沒有。你們看她演的那部連續劇,哭戲也太假了。還有,她新出的專輯,沒有一首歌是好聽的……”聽到小布的發言,有同事開始反駁。誰知,小布立刻用更犀利的語言和嚴厲的措辭來駁斥。
有座位離小布較遠的同事開始在底下竊竊私語,“她不喜歡這個明星,怎么還研究得這么透徹呀?”另一個則回答:“不知道,理解不了……”爭辯到后來,大家都默不作聲了,就小布一個人還慷慨激昂地批判著。盡管這個提議被小布批得一無是處,但后來還是被主管采納了,而且最終的事實證明,效果非常不錯。
小蓮雖然也能言善辯,但她跟同事在一起的時候從不像小布那樣說話。她也會提反對意見,但絕對不會用犀利的語言來與同事進行正面沖突,而是用非常理智冷靜的分析,讓同事看到問題所在。
一次,小蓮接待了一位怒氣沖沖的客戶。原來,客戶訂制了一套臺歷,最初客戶對設計效果非常滿意,到了印刷階段,小蓮推薦客戶去一家自己比較熟悉的印刷廠,但客戶堅持要用另一家印刷廠,結果產品印刷出來的效果很差,為此客戶非常生氣。小蓮翻看著客戶帶來的樣品,說:“這個印刷廠是您自己選的嗎?”客戶說:“是的。”小蓮又說:“我記得當初我給您推薦過一家印刷廠,您沒有采納,是嗎?”客戶繼續回答:“是的。”小蓮接著說道:“我之前好像提醒過您,在沒有合作過的印刷廠印刷,有可能會遇到一些不可控因素,影響產品的品相。”客戶想了一下,回答:“是的。”
說到這里,客戶的語氣已經不再那么憤怒和尖銳了,他也意識到,出了現在的問題,完全屬于自己的責任。小蓮繼續說:“這樣吧,我們跟印刷廠聯系一下,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能否補救,盡量減少您的損失。”
在旁邊見證了整個談話過程的同事私下紛紛議論:看看小蓮,再看看小布,都是辯論,效果卻截然相反。
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辯論幾乎無處不在。對于一場電影、一部小說、一個特殊事件、一個社會問題等,都能引起爭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同見解的爭辯過程是在尋求真理的過程,辯論就是為了維護自己認為正確的道理而相互勸說。不過,因為這種自我維護是基于否定對方的想法而建立的,所以辯論往往是帶有敵意的語言行為。于是,大凡爭論留給我們的印象都是不愉快的,最容易使我們良好的交際愿望落空。如果你能夠在辯論之前多投入一些思考,在辯論結尾搞好“善后”工作,就能使你在這種特殊交際場合既探求了真理,又不傷人際和氣。
當你發現自己的想法和意見遭到別人反駁時,你會本能地奮起辯駁,維護自己的立場。于是,許多毫無意義的事情就這樣發生了。為了避免毫無意義的爭論,你需要冷靜思考一下。如果你能獲得爭辯的勝利,最終能帶給你什么意義?如果只是一件毫無意義的事,那又何必繼續爭執下去呢?同樣的道理,當你向別人發起駁斥的意見時,也一定要選擇那些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
此外,如果你的辯論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或表現欲,掩蓋自己的脆弱,那也完全沒有必要繼續下去了。如果跟你辯論的另一方發現你只是為了讓他搭一下戲,提供一個機會讓你演出自己編排的劇目,他可能會從此喪失跟你說話的興趣。
如果你發現辯論的氣氛已經充滿敵意,就最好能夠冷靜地處理,而不要再拋出什么能夠點燃對方怒火的話語。尤其當對方已經進入人身攻擊的階段時,你更應該適時剎車。此時退出辯論不僅不會顯得你無能,反而能顯示出你的豁達和從容。要為自己參與的所有爭辯都定下一個積極的調子,使爭辯成為一種愉快的、和平的思想交換,這一點是非常難得也是至關重要的。
工作中,我們難免會與上司的意見相左,或者需要為自己的工作進行辯解。如果你發現上司的想法或決策的確有可能導致失誤,而且是比較重要的問題,就要及時提醒。此時,如果上司堅持自己的主張,你就要做好充足的準備,提供足夠的證據來支持你的理論,并且最好能給上司提供一個或幾個解決途徑作為參考。如果你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那就干脆不要開始爭辯。
與上司辯論,最好有個和氣的開頭,你可以在一個恰當的時間找到上司,對他說:“我對某個問題有些想法,能否耽誤您點兒時間……”這樣會讓上司感到問題的嚴重性和你友好的態度,對于解決整個問題會有好處。無論與上司的爭論是否有理想的結果,都不要讓談話時間過長,因為這樣可能會使上司感到厭倦。談論到一定階段時,可以說句“容我再想想”把爭論結束。在起身告別的時候,記得向上司說一句,“我的見解不一定對,僅供您參考。”或者“我在討論中有的言語不當,請您原諒。”這樣會給這場爭辯一個圓滿的結局。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對于同一個問題,不要與上司多次進行爭論,否則會導致上司的反感,使你原本想表達的好意也變了味道。有些上司會提倡員工就工作展開爭辯,這種情況你就可以多參與一些討論,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如果上司不喜爭論,你最好少參加爭論或回避爭論。
分享心得
在充滿競爭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我們會不自覺地養成爭強好勝的習慣,甚至已經不在乎爭論一件事是否值得,而僅僅是為了贏得最終的勝利。其實很多時候,看起來贏了的那個人反而輸了,輸掉了原本和諧的人際關系,輸掉了能夠帶來人氣的親和力。所以,就算爭論一個有價值的問題,也不要過于劍拔弩張,如果你想緩和氣氛,可以在爭論結束后笑著說一句:“看我們,像小孩一樣爭得這么認真!”及時緩解之前緊繃的氣氛和關系。
上一篇:批評是貴人贈送的無價寶
下一篇:說“不”的女人更有魅力